「珊瑚很有事」海洋教育巡迴特展-針織藝術遨遊珊瑚礁好禮相送! 今年最後1場次嘉義新港奉天宮10月1日開跑
▼海科館以「珊瑚很有事」推動海洋公民的實踐計畫(圖/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記者陳立驌/基隆報導】 為了普及全民及全齡對珊瑚的認識和了解海洋面臨的問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從105年開始,經由英國藝術家Sue的協助啟動了以針織珊瑚進行陸上造礁活動,並於106年開始經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及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的支持,海科館以「珊瑚很有事」海洋公民的實踐計畫,深入到各學校與全國很多社區,展開陸上造礁針織珊瑚的活動,透過海洋教育課程與實作學習,共辦理有123場次,並經由4000多人共同參與學習以及展開的陸上造礁針織藝術創作,至今已織出無數隻珊瑚和海洋生物,並已型塑出許多美麗的瑚珊礁生態,這些作品除了在海科館展示及以行動博物館的概念移展至外縣市與離島,將海洋教育的推廣和逾4千多人的創作作品,讓更多人可以了解與欣賞,今年雖有疫情影響,但也分別進行有台東、澎湖、金門與嘉義新港等4場次,今年最後一場次將於明(110年10月)1日在嘉義新港奉天宮藝廊辦理,也讓博物館海洋教育推動的對象,展開更多元與全齡推動的普及化。
海科館表示,海洋不只影響全球的氣候,海洋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最大的空間,提供給各式各樣生物及非生物資源。而具繽紛多彩及生物多樣性特質的珊瑚礁生態系也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生態系統之一。 雖然此生態系只占海洋不到千分之2 ,卻是海洋中四分之一物種的家園。而最基礎的物種珊瑚蟲與珊瑚為共生藻關係,同時珊瑚礁與生物之間的關係存在著相互依賴、競爭、共生、共存,這些在珊瑚礁生態系呈現忙碌而複雜的關係,而陸上造礁的針織創藝作品,即透過針織創作和造礁型塑,得以看到海洋的珊瑚礁生態系,因而特展命名為「珊瑚很有事」,民眾透過作品不但可以看到微妙微俏的海洋生物,更可經由作品的生態系中感受珊瑚礁生態系對海科永續的重要。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說明,「珊瑚很有事」集結有4千多人勾織的作品,再由海科館志工組合珊瑚礁生態系,三年的過程群力合作如同海中的珊瑚日積月累的堆疊,而有壯麗的珊瑚礁,從珊瑚礁生態系裡最基礎的生物介紹,珊瑚蟲的結構、生存、繁殖及分類,也有珊瑚與人類的關係等,特展中除了有以擬真的珊瑚礁帶大家進入珊瑚礁生態系外,也搭配有海科館以這主題出版並獲得第44屆金鼎獎政府出版品類數位出版的電子繪本與珊瑚繁殖小書等,這也讓海中的珊瑚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在陸地上,喚醒更多人對珊瑚保育的認識。
去年這項特展也受邀到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展出,創造了單場超過12萬人次的參觀紀錄,今年再到台東,雖有疫情影響,短短一周有2萬多人次的參觀,而接續的澎湖、金門與即將展開的嘉義新港,至今參觀人次已累計有284,991人,大家對於海洋的關心與這多元手法所進行的教育推廣和展示,均高度的肯定和熱烈的參與,配合展出期程,於展期中將也辦理導覽及針織水母DIY課程,免費提供大眾報名參加,參觀展覽另有好禮大方送,每月有機會抽到海科館出版的「珊瑚很有事」實體書籍,其中有10種生物的針織圖解。嘉義新港奉天宮藝廊展期將自110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民眾可把握參觀機會,活動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hcwaKwLWkR5MAMwJ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