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清明時節淚紛紛 路上行人真斷魂

▼一位網友張貼了事故現場的照片,並註釋:「大地病了,人也病了。此台鐵事件是人禍。」。(圖/李重德提供)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1/04/05】 今晨,重德在貼文《籲請官員拿出良知來弔祭罹難乘客》之後,獲得到幾位網友的迴響,一位網友張貼了事故現場的照片,並註釋:「大地病了,人也病了。此台鐵事件是人禍。」

重德於是答覆他:「這是100%不應該發生的事,工地主任交給不合格的下包承包商自行擔任,鐵路局與監造的大地聯合就當沒看到。工地主任連距離200公尺都不想走,硬要開車停在將近30度的坡地上,這樣投機取巧的人蓋出來的隧道安全嗎?看看臺鐵今後列車要通過這一個飄蕩著50個冤魂的隧道時要如何讓後來的乘客坐的安心呢?」

後來又有位網友貼文:『上樑不正下樑歪,共犯結構,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但苦的是無辜的老百姓。』

這位網友的控訴讓重德很有感觸,於是又貼文如下:「痛悼台鐵0402事故罹難者,重德 謹作一詞憑弔:『清明時節淚紛紛,路上行人真斷魂;借問民怨何處有,閻王遙指交通部』,神諭眾冤魂有冤訴冤,有仇報仇,然後安息升天。」

這句憑弔詩文是改編自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但是,其實原始詩文中的“路上行人”並不是指要去掃墓的人,而是指在旅路上飄盪無所歸的自己,是說自己已經十年離家在外打拚,卻闖不出名堂,回不了家。他的馬已經跑不動了,僕人餓到渾身發軟,錢也用完了,自己整天臉色青筍筍,十年之久,還等著發達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叫做「羈旅」,也就是在外地被羈絆,久不得歸的情況。

為何說原詩文中說“欲斷魂”呢?這並不是因為未能掃墓而欲斷魂,而是說自己眼裡心中難展的壯志在與綿綿的鄉愁共同撞擊之下,那無限無盡的惆悵悽楚。

但是古代許多“路上行人”都是因為征戰而將遠赴戰場的士兵,他們的“欲斷魂”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例如,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但是,為何“欲斷魂”的“路上行人”卻要上酒家去尋歡呢?這是因為古代對於24節氣中的“清明” 與“寒食”和“上巳”日期很接近,因此逐漸將“清明”擴大意義而變成了具有“寒食”和“上巳”的節日功能。

“寒食”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禁火」的日子,所以大家吃冷食,因此稱為寒食。「潤餅」就是這節日的主角食物。

 而“上巳”就熱鬧了,這是一個遊春的日子。到了“上巳”這天,女孩子可高興了,可以穿得漂漂亮亮,出去外頭盡情踏青。還有很多女孩子喜歡的民俗活動和遊戲。而男人們會和女孩一起出外,歡慶佳節。因此,“上巳”就是古代的“國民男女約會日”。

而「羈旅」的“路上行人”自然無法參加“上巳”的結交異性的活動,因此只好“借問酒家何處有”。

但是,論起“路上行人”的“酒家”的詩詞,重德最欣賞的是宋代詞人陳與義的〈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尊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最末,重德改編上詩詞最後一句來送給所有台鐵0402事故罹難者家屬:『明朝哭醒大地塚,滿載一車離恨、向台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