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說 《道德經‧第九章〜第十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圖/李重德提供)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1/02/27】 《道德經‧第九章:運夷》: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李重德白話解說《道德經‧第九章:運夷》:想要做一個有德者,但是卻有想要讓自己樣樣都很好的人,勢必傾危。其最後的結果將更不如那一些無德無功者。因為他既揣末令尖,又銳之令利,勢必摧毀他的德行,所以他的一切都不可能長保。
如果讓自己處於金玉滿堂的環境之中,這一些美物將滋長自己的慾望,而讓自己沒辦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與心志。如果一個人富貴之後,卻因為已富而賤物,因為己貴而賤人,那麼富貴將會帶給自己無窮的禍害。
因此,人要懂得在自己功成與名就之時就要身退的道理,因為物換星移是天之常道啊!
白話解說 《道德經‧第十章:能為》
《道德經‧第十章:能為》: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李重德白話解說《道德經‧第十章:能為》:想要讓自己的魂魄為自己所載而專用之,就要知道喜怒亡魂與卒驚傷魄的道理,而緊抱著這一貫之道,而讓這一貫之道入為心,出為行,佈施為德。因此君子會經常問自己有沒有抱持住這一貫之道,來讓自己魂魄避免稍縱即失離的危險?
想要讓自己的精氣為自己所平順的專用之,就要知道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必須能應之而柔順。因此君子會經常問自己有沒有如同嬰兒一樣的單純自持,而讓自己物全而性成?
想要滌洗因為受到冥妄的偏執固見所影響的心志,就要知道自己所站的位置常常是極端之處,因此所看到常常是被遮蔽的景象。因此君子會經常問自己有沒有發覺自己因冥妄而偏執固見所帶來的禍害?
想要愛民並良善管理國政的君主,就要知道愛民就像是人的呼吸一樣是最自然的事。因此一個正直的國君是不會讓自己變成是一個只想要人民感恩的國君,而是會經常問自己是否知道人民需要獲得哪一些幫助?
一個國君若想要政通人和,就要知道治國就好像一個人的呼吸一樣,必須讓鼻孔的開閉自然協調,因此一個英明的國君會經常問自己是否治身與治國就如雌牝,安靜柔弱,在治國應變方面,是否應而不唱,因而不為呢?
一個國君不能不明白“道滿天下”之理,知曉“道”就如同日月一樣,雖然“道”是看不到也聽不到,但是“道”卻彰布於十方,而且“道”是無為而作,不去隨便改變,而讓萬物自己去演化的,因此一個遵“道”而行的國君會經常問自己是否在施政上是順天休命的無為而治?“道”生萬物而畜養之,因為“道”不塞其原,也不禁其性啊!“道”生萬物,無所取有也。這是因為“道”不塞其原,萬物自生,何功之有。
“道”所施為,不恃望其報也。這是因為“道”不禁其性,萬物自濟,故何為之恃。“道”長養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也。這是因為萬物長足必衰,生剋相尋,自有循環,不待“道”之宰抑。
這種“藉道行德”的情況,係以“無為”為“能”,這是出於幽冥的上天之德。因此一個國君,要以“無為”安天下為“能為”,而非以“有為”治天下為“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