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如何在末劫時期 修復異常氣候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2/8/13】 異常氣候大多發生在北半地球,為何地球異常氣候大多發生在北半球呢?據重德 的研究,目前地球異常氣候的主因是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有許多來源,水蒸氣當然也是,目前的酷熱造成大量的水被蒸發也是一種惡性循環。
但是大氣甲烷濃度的增加卻是一個致命傷,因為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其單位質量所能產生的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9倍、氣膠相互作用的32倍。目前全球甲烷水平是至少800,000年來的最高水平,是工業化之前的2.5倍以上。
但是,大氣甲烷的增加也不能全賴給工業,因為目前甲烷的產生依產量大小有以下幾個來源:
1.有機廢物的分解(垃圾掩埋);
2.天然源頭(如沼澤)(約佔23%);
3.從化石燃料中提取(約佔20%);
4.動物(如牛打嗝與放屁)的消化過程(約佔17%);
5.稻田之中的細菌(約佔12%);
6.生物物質缺氧加熱或燃燒。
因此,重德目前事業規劃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對減少大氣甲烷是正確的:
1.鼓勵吃素食,因為除了減少畜牧所造成的大量甲烷排放之外,也讓糧食更有效的被應用。
2.在推廣素食的過程中,開發出可以將牧草分解為多糖與單醣而製成蛋白質並做成人造肉的「人造牛胃」,該系統可以將分解纖維素而產生的甲烷集中而作為燃料使用。
3.在石化提煉過程與產物使用中儘量避免其溫室氣體外溢到大氣。
好了,談了這麼多,重德還沒告訴大家為何異常氣候大多發生在北半球,那是因為北半球的大氣甲烷濃度較高,因為大部分的甲烷源(包括天然的及人類活動製造的)是位於北半球,且北半球有較多陸地。
異常氣候 將造成地球重大傷害
我們都知道當平均氣溫和海洋溫度升高,海水體積將膨脹,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川也會加速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潮汐的作用,將日夜沖刷海岸,淹沒沿海低海拔地區。除此之外,降水模式改變和亞熱帶地區的沙漠化,助長極端天氣包括熱浪、乾旱、森林大火、暴雨、水患、暴雪等。而南北極冰原解凍將釋放億萬年前被凍結的細菌與微生物,將引起人類的許多從未見過的致命疫病。總之,各種天災襲擊將在全球造成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
雖然,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氣候協議》(The Paris Agreement),各國首次同意「本世紀末以前,必須控制地球升溫於攝氏 2 度以內」,但是IPCC在 2018 年時,發布新的研究報告,建議各國必須以 1990 年平均溫度為參考基準,更進一步在本世紀末以前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之內,更指出2030年的碳排放必須減少 45%,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碳中和),這是防止氣候變遷帶來嚴重災難的唯一方法。
因為,若我們能守住這0.5度,就能使全球面臨缺水危機的人口減少50%、上億人能避免因氣候而貧窮、農作損失一半的機率減少2倍、1 千萬人不遭海平面上升影響、4億2千萬人避免受到熱浪襲擊、防止150至250萬平方公里的永凍土融化、以及保護無數動植物面臨絕種危機。
但是,我們不只沒守住,甚至連要做出努力都已經來不及了。那麼,到底1990年的平均溫度是多少?現在的年均溫又是多少了呢?當然全球各地的氣溫都會不一樣,重德 把臺灣幾個監測站在1950年與1990年與2020年的平均氣溫列在下面給大家參考就知道那些年來臺灣平均溫度上升了多少(依序是1950年/1990年/2020年的平均氣溫而最後增加溫度是2020年與1990年平均氣溫之差):
彭加嶼 (101M) 21.3 / 21.9 / 22.9 / +1.0
鞍部 (825M) 16.5 / 17.1 / 17.8 / +0.7
竹子湖 (617M) 18.0 / 18.8 / 19.2 / +0.4
淡水 (19M) 21.9 / 22.2 / 23.2 / +1.0
基隆 (26M) 21.8 / 22.6 / 23.5 / +0.9
台北 (5M) 21.7 / 23.5 / 24.2 / +0.7
新竹 (34M) 21.7 / 22.7 / 23.8 / +1.1
台中 (84M) 22.6 / 23.2 / 24.5 / +1.3
阿里山 (2413M) 10.6 / 10.9 / 11.4 / +0.5
玉山 (3844M) 6.5 / 4.1 / 5.0 / +0.9
台南 (13M) 23.6 / 24.0 / 25.3 / +1.3
高雄 (2M) 24.5 / 25.1 / 26.4 / +1.3
宜蘭 (7M) 21.7 / 22.6 / 23.5 / +0.9
花蓮 (16M) 22.6 / 23.3 / 24.4 / +1.1
台東 (9M) 23.6 / 24.4 / 25.2 / +0.8
蘭嶼 (324M) 22.7 / 22.7 / 23.4 / +0.7
從上表大家可以很清楚,原來IPCC設定要到2099年年均溫只上升1.5度的標準,但是只過了不到1/3的時間,臺灣的台中(+1.3)、台南(+1.3)、高雄(+1.3)都已經逼近了1.5度。這還是在四面環海的臺灣,四季都有海風來調節氣溫,而那一些大陸地形的地區恐怕年均氣溫上升情況比臺灣更惡劣。
因此,重德才會說IPCC所想要避免的災害不只完全沒有辦法避免,而且這些災害將提前從現在開始發生,並且會惡性循環的加劇。
之前,重德已經多次的說過所預見到的地球在未來三十年內將處於末劫時期,許多人類將被消滅,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源起於異常氣候。因此本文不想再贅述末劫時期之內容,但是將在下面章節中探討在末節發生之後,重德 要如何來逐步的讓異常氣候回歸正常。
末劫之後的地球氣候 會是怎樣?
首先,南北極的冰原融化之後,若沒有千萬年的功夫是不可能再凍結出另一座冰原。這就意味著“溫鹽環流”可能會停止,並進而引發北大西洋暖流的停止流動。
“溫鹽環流”,又稱“深海洋流”,它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間的鹽分及溫差對流而觸發的,一次溫鹽循環耗時大約1600年,在這個過程中洋流運輸的不單是能量,當中還包括地球固態及氣體資源等,但是它最讓人關注的是它的恆溫功能消失,因此歐洲將受害甚深。
“北太平洋環流”也不樂觀,因為自白令海峽南下的“親潮”不再是冷流,因此日本的漁場將消失,美國加州外海的漁場也會消失。
簡單的說,北半球將是酷熱,不論是在陸地或是海面,因此水分被大量蒸發,而水蒸氣又是溫室氣體,因此北半球的蓄熱越來越高,陸地缺水嚴重,糧食無法生長。
相形之下,南半球會好很多,除了氣溫較北半球稍低之外,恆溫功能也還存在。但是依據重德的研究,最好的地方很可能是赤道附近的海面,這就是為何重德大多數“海上城市”(應龍窩)都是設置在北緯10度─20度之間。
為何說赤道附近的海面氣候會比北半球好呢?這是因為地球自轉時赤道是離心力最大之處,換句話說底層海水與地球在赤道附近是有相對位移的,因此也就在赤道地區形成了類似“溫鹽環流”的效應。
而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又因為季風因素而形成“北赤道海流”與“南赤道海流”,“北赤道海流”位於北緯10度至北緯20度之間,其流向由東向西。“南赤道海流” 位於南緯0度至南緯20度之間,其流向由東向西。而在中間大約北緯5度,則有一股反向的“赤道逆流”加以平衡。
海洋有流動,就會有生命。據觀察,在“聖嬰現象”時期,“赤道逆流”在太平洋明顯增強。因此在赤道的海面不會出現海流的停止現象,只要地球還在自轉。
而且北半球大量蒸發的水氣,在北半球沒有凝結降水的條件下,因為地球引力與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使然,許多水蒸氣都會跑到赤道來降水,因此赤道不只雨水充足,氣溫也被調節了。
我將如何在末劫之後 修復地球
首先,重德將在末劫之後,在老天消滅了地球上十分之九的人口後,優先想辦法保住剩下的十分之一人口,大約是七億人。由於重德規劃移民到“海上城市”與“方舟”上的人口也只有七千萬人,因此就必須由這七千萬人創造出足夠給七億人吃的糧食,然後以飛艇及登陸艇送到山區或濱海去養活他們。
雖然,此時地球的溫室效應已經減緩,但是復原的速度若是放任自然,還是需要上百年才能恢復,緩不濟急,因此,重德必須以人為手段來加速修復地球,但是要從何處著手呢?重德認為還是要從海洋著手。
因為,海洋吸收了氣候系統中 90% 的多餘熱量,除了提供或調節地球上大部分的雨水、飲用水、食物和天氣系統之外,海洋更從地球大氣中吸收 20%至 30% 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儲存在海洋中,是抵禦氣候變遷帶來嚴重影響的重要屏障。因此,重德 必須讓海洋的功能正常化。
首先,有一條狀態方程式(equation of state)說明了海水密度與溫度及鹽度的關係,密度會隨鹽度增加、溫度減少以及壓力增加而增加。
T-S圖是觀察海水密度與溫、鹽值之間關係最方便的工具。上圖橫軸為鹽度,單位為psu,暖海水降溫5度密度增加1.2,但冷海水降溫5度密度只增加了0.4,顯示密度與溫度之關係並非簡單的線性比例。摘自Thurman, H. V. (1993) “Essentials ofOceanography”, 4th ed.。
由上面的函數知道,海水由於大量的南北極冰原溶解而使得海水變淡了,也就是密度變小了,密度變小就代表它在降溫功能上大大失分了,不論是對暖海水或是冷海水。特別是表層海水的淡化更嚴重,也就是其鹽度更小,因此吸熱效果就更差了。
所以,重德修復地球的第一步就是修復海洋表層海水的鹽度與密度,重德將採用幾個特殊的辦法來進行,例如:利用海溫差發電來將表層海水淡化後取用而讓深層海水自然湧出海面來使得表層海水鹽度與密度都增加,此外也不排除將表層海水重新凝結成一座座冰原,並將其拉回高緯度地區,當然這在赤道海面上做冰原必然是要有足夠的隔熱設施的。
總之,重德已經在著手規劃如何在末劫時期修復地球的工作,因為這是神佛這一個月給我的家庭作業,希望沒有讓祂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