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菸葉廠煙囱下的蛻變再生 屏菸1936文化基地年底前揭幕
▼屏東菸葉廠預計12月底前開幕。(圖/屏東縣政府)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以屏東菸葉廠工業遺址進行歷史再造,打造「屏菸1936文化基地」,歷經近2年的修復工程,同步啟動策展、招商及志工招募,第一階段開放屏東菸葉館、屏東客家館、數位科技沈浸式體驗館及商業特展空間,預計12月底前開幕。
曾是全台生產規模最大的屏東菸葉廠,全區面積約4.2公頃,留有近20棟廠房與倉庫,是目前全台設備保留最完整的菸葉生產加工廠區,屏東菸葉廠因加入WTO及國內反菸運動影響,於2004年後關廠,2017年全區登錄為歷史建築。
屏東縣政府2018年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3億7千多萬元的經費,花費3年時間調查研究、修復、並活化整座廠區,定位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作為屏東縣主要視覺藝術基地。
文化處長吳明榮指出,屏菸1936文化基地以屏東多元文化匯集與民眾參與為核心,設置「屏東菸葉館」、「屏東客家館」、「屏東原民館」、「屏東縣立美術館」、「典藏庫房」,「沉浸式體驗館」、「10號倉庫特展空間」、「兒童探索館」、「文化資產建材庫房」,藉由專業研究、典藏、展示與推廣活動,打造品牌化的屏東縣博物館群,另一方面亦作為屏東各地方級藝文場館、文創場域的資源整合、互助合作平台。
全台首座菸葉館保存菸葉除骨、複薰等大型加工機具,引入數位化的導覽系統,提供全新的五感體驗,重現台灣重要菸葉產業發展歷史。
「沈浸式互動展覽是未來屏菸一大亮點」,吳明榮說,以屏東的人文藝術、自然生態元素為基底加值運用再創作,發展原創型沉浸式體驗館,首檔以屏東大武山為主題,帶領觀者進入「登大武山」全感探險歷程。另一處商業特展空間,開幕展則邀請故宮魔幻山水歷險數位展,都是很值得期待的藝術新體驗。
為展現屏東多元族群共融的文化特色,屏東客家館、屏東原民館將讓民眾感受跨族群、跨領域的藝術融合。率先亮相的屏東客家館,將六堆三百年在屏東平原發展過程中,所累積及傳承的智慧與文化,以新穎的展示手法呈現。而正積極籌備中的屏東原民館,則從信仰禮儀、各式藝術創作等,讓豐富的屏東原住民美學盡現。
吳明榮表示,屏菸文化基地除了全方位的博物館群,在園區開放空間也以多樣化的熱帶植物造景,呈現屏東熱帶自然風情。未來全區啟用後,融合工業產業遺產、藝術、與兒童青少年探索的屏菸1936文化基地,將串連屏東演藝廳、屏東大學形成屏東市中心的藝文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