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旬魚慢食-海洋生態廚房」海味課程開始報名 花現海洋好食在-手作另類可食海味康乃馨5月登場

▼海科館「旬魚慢食-海洋生態廚房」海味課程開始報名。(圖/海科館)

【記者范家豪/基隆報導】 食安已成為民生所重視的議題,而如何吃的健康與永續海洋資源讓人民在享受海鮮食材時可以更加了解其來源、特性、營養,進而正確挑選以及在烹調時海鮮時需注意的技巧等。有鑑於此,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特別規劃與打造了「旬魚慢食-生態廚房」,結合實作進行海鮮與海洋食材的推廣教育,並依時令和節令推出了一系列有趣和實用的課程,這一季配合母親節和端午節,規劃有「來自海洋的風和味-2021海洋生態廚房親子活動春夏篇-春/石花月」、「立夏-粽香月,粽香海味手作粽」、「夏至/飛魚卵,草包與飛魚卵大燒賣」等課程活動,除一般民眾可外,特別鼓勵與歡迎親子共學,一起加入認識海洋及學習食魚文化。

▲認識石花,到煮石花,這以鮮奶和抹茶挑花,很適合親子共學,並可有不同的花色。(圖/海科館)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說明,食魚文化除了成人教育外,更應從小紮根,學童若能從小接觸並融入食魚文化,對餐桌上的海鮮食材即能產生在地連結,從而珍惜海洋資源。而國人對於餐桌上的漁獲究竟是本地或進口、養殖或捕撈,多數陌生與不了解。基隆緊鄰台灣北部最大的漁場-北方三島,這個區域擁有豐富且多樣的天然漁業資源,而海科館也期待經由生態廚房進行與推廣食魚文化,讓民眾了解就地取材與資源有效運用,進而引領了解海鮮食材的來源與特性。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陳麗淑博士指出,海鮮營養價值高,烹飪並非難事,只要具有基礎烹飪技巧搭配各類海鮮食材特性後,即可在家簡單料理,輕鬆上菜。近期課程規劃有針對海藻、魚、蝦、貝及頭足類等的認識、從如何挑選海鮮等、了解食材特性、營養成分,以及烹調注意事項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介紹,讓學員在吸收知識外更能習得料理海鮮的技巧。

▲海科館特別規劃與打造了「旬魚慢食-生態廚房」。(圖/海科館)

海科館表示,春天,潮間帶猶如鋪了一層毯子,綠的、紅的各式各樣的海藻開始大量出現,北部及東北角海岸也可經常看到路旁曝曬的石花菜。藉由活動課程由認識海女以及海藻、石花菜開始,也帶領學員做可看又可享用的果凍花,也算是另類可食的海味康乃馨。接著立夏/粽香月,會教大家認識最有海味的食材-蝦米,台灣經典小吃運用許多蝦米提味,但是一般人沒有注意蝦米的到底是哪一個種類的蝦子?又經過如何的製作過程?在六月粽香四溢節令,親子可一起動手體驗如何包粽子,認識無處不在的蝦米與傳統美食。

接著夏至是飛魚卵,在八斗子常可發現船上有許多稻草編成的草包,這是漁民收集飛魚卵的工具,飛魚卵是很特別的食材,有特殊的口感,漁民在產季用草包收集魚卵。課程活動中也會介紹飛魚遷徙的故事、漁民收集飛魚卵的方法,以及體驗如何把飛魚卵從草包上取下來,最後動手實作基隆經典食品-大燒賣,以魚漿及飛魚卵做一個不一樣的飛魚卵大燒賣。海科館生態廚房所規劃的活動,結合知性、感性和輕鬆學習的方式展開飲食文化與海洋知識之旅。歡迎民眾聽海洋的故事、聊海洋的八卦、學習與品嚐海洋的風味,並利用五感與海洋相遇和學習。

▲北部及東北角海岸潮間帶。(圖/海科館)

相關資訊可參海科館-海洋生態廚房親子活動https://www.nmmst.gov.tw/chhtml/newsdetail/556/5926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