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為「戴潮春」 重佈「奪臺戰陣」

0

▼此圖為平定「戴潮春事件」的太子少保振威將軍 林文察之像。(圖/李重德提供)

為「戴潮春」 重佈「奪臺戰陣」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0/8/2】 本會(高雄市中小企業協會)的Line群組某位李姓群友昨日在群組中貼文,表示之前曾在公園為救一位被欺凌婦女而與人衝突,並告到檢察官處,但是檢察官卻要他們和解,令他氣憤不已,認為司法不彰,人權不保,道德淪喪,社會不寧。

重德覺得該李姓群友所言已顯示他以任俠自居,並要助持正義,但是天下事皆起自有因,未就其因,難審其果。故重德乃回覆以下一文,使其明瞭「任俠未必真俠」以及「好義需先明義」的道理:

李兄 :我剛剛在東森電視看到清末在中臺灣的大地主戴潮春因為自以為任俠好義而廣結各路豪傑,但是其中一路豪傑林日成因為與霧峰林家有仇,而殺了霧峰林家的宗長,引發林文察緝兇的報復,「載家軍」於是捲入了與霧峰林家的滅族鬥爭。

之前,林文察因私刑殺人,本應處斬,但因念霧峰林家在平定林爽文之亂有功,因而輕判林文察發配福建充軍,其家丁紛紛前去福建助其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因迭創軍功,而累升為巡撫。

因此,戴潮春趁林文察外放福建時率數萬人圍攻霧峰林家,但遭留守的72壯丁死守,致無功而退。但在回程時卻伏擊滅了清兵600人,並殺進彰化縣城,臺灣道台自殺。當時臺灣一府三縣,三縣中清廷僅存嘉義縣。從此戴潮春便自立為王,擁眾12萬。

隨後,林文察率清兵返臺相救,大敗戴潮春主力部隊,戴潮春投降,滿門九族盡誅,但林文察向清廷求情,而放過戴潮春的十餘萬徒眾。由於重德與霧峰林家的後人有識,曾幫該家族向中共索討被佔用的漳州府邸。因此,重德 對於霧峰林家有情有義。

重德告訴您這一個故事,是因為您讓我想到自認為是任俠好義的戴潮春,小不忍,則禍全族。隨後,重德想到這位李姓群友平日喜歡在群組中談論軍事,因此想讓他表現一番,因此又貼文如下:

李兄 : 因為您是憲兵軍官退伍,所以我想和您玩個遊戲,就是讓您自己假設就是當年反清的戴潮春,麾下有10支部隊,各1,000人,分別由您與9個結拜兄弟掌握。但是兄弟間的忠義程度分為三級,按照忠誠度依序以A、B、C來標示其忠誠度,每一級剛好有三人。

各級忠誠度的部隊的剛好有一支最強的戰力部隊稱為a,與一支次強戰力部隊稱為b,與一支較弱戰力部隊稱為c。因此,您將有以下10支部隊 : AA(您自己率領的部隊)、Aa、Ab、Ac、Ba、Bb、Bc、Ca、Cb、Cc。

清軍分兩路登臺反攻,北路軍由臺灣兵備道丁曰健8月自淡水登陸,10月率領1,000兵勇抵達新竹,南路軍則由林文察之侄林文明率領1,000兵勇於1862年8月自臺南登陸北上作戰,但是在10月中因為斗六城被戴潮春攻佔,因此林文明部隊反而有被圍殲的危險。

但是,戴潮春部隊卻是在1863年的12月全面潰敗,這是為何呢?請問您如果是戴潮春,您會如何的佈您的戰陣呢?

晚間,該李姓群友發來他的戰陣佈署如下:

『對該史略知一二,從理事長所提供的文中情資得知,清軍的主力正規軍兵備道丁曰健所率領。淡水河口為兵家必爭之地,本人將效法中法戰爭黑旗軍名將劉永福,部署Aa Ba Ca 精銳部隊迎頭痛擊,纖滅敵軍的部分於淡水河口林投樹針林的灘頭上,然後Ab, Bb 部署在台北盆地形成一個口袋,引丁曰健剩餘部隊入甕,其餘部隊由Ac領軍到南部支援牽制林文明的部隊,等待全面滅掉丁曰健的部隊後,大軍壓境收拾林文明的部隊。清軍的主力正規軍是由兵備道丁曰健所率領。』

在討論該李姓群友所部的戰陣之前,重德先把自己所知的【戴潮春事件的民變緣起】與【戴潮春兵敗的關鍵因素】縷列如下:

【戴潮春事件的民變緣起】

戴潮春原為臺灣清治時期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區)一帶的地主,後來組織鄉勇團練幫清廷緝捕盜匪有功而受褒揚,但因為組織「八卦會」(天地會分支)為會首,成員上萬且四處滋事,故清廷欲剿之。

1862年4月3日,臺灣道道尹(臺灣最高首長)孔昭慈令淡水廳同知秋曰覲帶領600名官兵捕殺八卦會,並招募霧峰林家的林奠國與四塊厝的林日成各率400人支援掃蕩,不想4月15日掃蕩部隊在大墩與數千天地會黨人作戰時,林日成竟臨陣倒戈,擊殺秋曰靚。八卦會頓時坐大,戴潮春騎虎難下,只得於4月16日率八卦會黨人圍攻彰化縣城,孔昭慈則因援兵始終未到而自鴆,全城大小官員則紛紛被殺。

彰化縣城失守後,南臺灣各民間勢力紛紛起事,而中臺灣大小土豪,紛紛加入戴潮春陣營,各地支持股首更是達上千,戴潮春除自封為東王外,封林日成、陳弄與洪欉為南王、西王與北王,設置大將軍等官位,安撫百姓,儼然自成一國,且控有幾乎全部的臺灣中部與北臺灣部分區域。

【戴潮春兵敗的關鍵因素】

1.霧峰林家自福建調回1,000名兵勇驍用善戰,直攻戴潮春老巢。

2.三次圍攻大甲並斷水,皆因貞婦祈雨獲救,致戴軍北進受阻。

3.鹿港居民多為泉州人,故頑強反抗屬於漳州人的戴潮春部隊。

4.客家人鄉勇支持清廷,並助霧峰林家脫困,而結為核心部隊。

5.林文察返臺懲勸嘉義兩百多莊向清軍投降,擬南攻北靖政策。

6.戴潮春率先投降被斬,義軍無人統合領導,孤軍獨戰被擊破。

【分析李姓群友的戰陣佈署】

1.首先,這位李姓群友做出了一個嚴重錯誤的判斷,他認為清軍的主力是在由臺灣兵備道台丁曰健所率領的北路軍。其實,這只是一支佯軍而已,因為丁曰健是隻身來臺接任由臺灣府知府升任不久後便卒於任內的洪毓琛。他所掌握的新竹鄉勇只有1,000人。

2.其次,這位李姓群友認為他可在淡水河口佈署麾下3支最精銳的部隊殲敵於灘頭,再佈署2支次精銳的部隊於臺北盆地,來盡殲丁曰健殘部。等於他把麾下的十分之七的部隊抽離主要戰區而到三百里外去與想像中的虛無敵軍對抗。

3.第三,這位李姓群友不知道在大甲城久攻不下的狀況下,如何能讓五千兵勇跳過大甲城往北挺進呢?

4.第四,這位李姓群友顯然忽視了在一年前霧峰林家就從福建搬回自己的子弟兵1,000人,雖然滿清始終未撥下軍餉,但是這1,000多人曾多次攻佔過戴家軍的老巢,都是後援不繼而主動退兵。如果戴家軍的精銳盡出北上,則中部戰區與南部戰區將如何兼顧呢?

5.第五,這位李姓群友顯然把一支烏合之眾的12萬叛軍視為一支有鋼鐵紀律的國軍,而忽視了 重德 曾說這10支部隊的忠誠度有ABC三等級,結果他把忠誠度A的全派出去作戰,而把忠誠度C的兩支部隊Cb與Cc都留下來守城,這不會讓清軍有機可趁而發生釜底抽薪的策動窩裡反嗎?

【重德認為敗戰起於戰略目標不定】

1.首先,必須在1862年起一之初就先行確定戰略目標,確定要「脫離清廷自立王國」?還是要「先叛待撫」?

2.如果戰略目標是要「脫離清廷自立王國」,那麼就必須說服所有的臺灣民眾不分漳州、泉州、客家、原住民都來支持這個起義,因此必須令所部只殺清軍,不得殺無辜的各種族平民。

3.如果戰略目標是要「脫離清廷自立王國」,那麼就對各大城鎮只圍而不攻,令其糧盡水竭而降,或迫城民開城門獻降。

4.如果戰略目標是要「脫離清廷自立王國」,那麼就直接進攻臺灣幾個與大陸通航的港口,使得清軍無法自福建運兵糧餉到臺灣。

5.如果戰略目標是要「脫離清廷自立王國」,那麼就必須聯絡太平天國,使太平天國進軍福建,而使得清廷無法兼顧臺灣。

6.如果戰略目標是要「先叛待撫」,那麼就應該上表清廷訴說在臺官吏「橫徵暴歛」致「官逼民反」。

【李重德為戴潮春試行佈陣】

第一階段:佈陣時間1862年4月20日

Cc軍圍前厝林家(即霧峰林家),只圍不攻並勸降,以安林文察。

Cb軍圍鹿港城,只圍不攻並勸降。阻擾彰化鹿港之對外通航。

Ca軍圍大甲城,只圍不攻並勸降。

Bc軍圍斗六城,只圍不攻並勸降。阻擾雲林五條港對外通航。

Bb軍攻新竹城,以阻客家人投清,並掩護攻佔淡水城的行動。

Ba軍攻嘉義城,圍城攻,此為佯攻以掩護攻佔臺南城的行動。

Ac盤守根據地,維持各控制區的陸運通暢,並執行清鄉任務。

Ab軍攻淡水城,若不能攻入城,則圍城勸降,並攻佔淡水港。

Aa軍攻臺南城,若不能攻入城,則圍城勸降,並攻佔安平港。

以上重德之佈陣,作為談資可也,當真就不必了,他日 重德 若有幸為臺灣佈防,時空情勢四元皆異,自然不會再如此佈署,謹此與大家互相砥礪,共研共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