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縣培訓新住民通譯人員 讓服務更有親和力
▼家訪時同為新住民的身分更能設身處地了解個案。(圖/屏東縣政府)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新住民已成為台灣第五大族群,然而文化與語言等差異使新助民來台面臨許多困境。屏東轄內新住民人口近2萬人,為協助新住民改善語言不通等問題,縣府於屏東、潮州、東港及恆春等4區成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提供親職教育、家庭關係及法律等諮詢服務,並定期電訪及家訪了解個案情形,助新助民即早適應本國家庭與社區生活。
「有些問題,只能對同樣身處異鄉的新住民才敢開口」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發現,當電訪或家訪時,若有能與個案以母語溝通的新住民一同前往,更能使個案勇於提出自己的困境。
因此,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透過培訓新住民成為通譯人員,讓個案能與「同鄉」進行訪談,用最親切的方式提供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家庭服務中心共計有39位新住民通譯人員協助家訪等相關作業。
「新住民需要被看見」縣長潘孟安表示,新住民飄洋過海隻身來台,將面臨文化差異、語言不通及教育理念不同等各層面問題,為成為新住民最強的後盾,縣府透過家訪等方式了解每一位新住民狀況,並舉辦新住民市集等活動讓民眾體驗異國文化,而2019台灣燈會的新住民藝術主燈「海之女神」更被全世界看見。期許透過各種方式,讓民眾皆能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致力將屏東打造成不分年齡、國籍的共融城市。
擔任8年多通譯人員的胡清嫻女士表示,13年前剛從越南嫁來台灣時,因為沒有接觸相關服務,所以在語言、文化差異方面皆都自己努力克服,過程雖然辛苦但也多虧婆婆肯細心教導,但其他新住民就不見得在過程中能如此順利,因此在接受過通譯人員的協助後,也產生想成為通譯人員協助其他新住民的念頭。
胡清嫻說,前往家訪時,個案可能礙於家庭等因素,無法在當下將想法表達,因此同為新住民的身分更能設身處地了解個案,也因為以母語溝通,個案更能不顧旁人將內心最真實的情緒表達出來,讓縣府給予更多合適的幫助。而對於能成為縣府與新住民之間的溝通橋樑感到相當榮幸!
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除提供新住民家庭福利諮詢服務、電話關懷及訪視服務,並舉辦生活適應、中文識字課程,聘請新住民擔任講師前往社區進行異國文化推廣。期許透過多元的方式,提升新住民權能,讓新住民能更容易融入台灣生活,並保障新住民都能接受到最完善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