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客家社會祭儀姑婆牌、入家塚及女性禮生 六堆在地觀點座談會

客家社會祭儀姑婆牌、入家塚及女性禮生 六堆在地觀點座談會

▲「客家社會祭儀姑婆牌、入家塚及女性禮生-六堆在地觀點座談會」。(圖/六堆客家園區)

【記者范家豪/內埔報導】 為讓女性入宗祠、入祖塔、入家塚議題逐漸發酵擴散,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繼6月19日在苗栗舉辦姑婆牌、姑婆塔座談會後,接續於12月2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客家社會祭儀姑婆牌、入家塚及女性禮生-六堆在地觀點座談會」,加入六堆在地個案分享,並邀請專家、宗族代表、女性禮生等共同分享南北客庄多元的文化表現,現場近百名民眾參與交流。

▲講客廣播電台DJ吳秀媛分享擔任女性禮生過程。(圖/六堆客家園區)

重視性別平權、建構無性別歧視的文化禮俗儀典,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客委會自93年起透過獎補助研究及客庄文資調查,進行相關社會祭儀中的性別議題研究調查,有不少宗族逐漸重視家族女性的地位及權益,開放讓女性也能成為派下原享有祭祀權、擔任禮生、奉祀姑婆牌、讓女兒入祖牌、入祖塔、入家塚安葬、甚至將女性寫入族譜內,對於女性權益的提升,著實向前躍進一大步。客發中心也自107年開始深入瞭解並記錄各宗族的推動歷程及所遇到的困難,逐步盤整及訪問客家地區相關宗族個案,期望透過個案分享,讓更多宗族瞭解感人的故事及社會脈動。

▲2019年8月20日(農曆7月20日)六堆園區中元普渡女性同仁擔仁禮生。(圖/六堆客家園區)

為擴大討論,12月2日再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客家社會祭儀姑婆牌、入家塚及女性禮生-六堆在地觀點座談會」,邀請屏科大教授曾純純以「六堆在地觀點」分享六堆個案。另外,座談會播放北部客庄訪查紀錄影片,並邀請六堆鄉親美濃朱屋、美濃林屋、佳冬戴屋等分享姑婆上祖牌及入家塚個案,其中還有清代的春姑婆入家塚個案,與北部案例對話。也邀請到吳秀媛、賴瑩芸、張麗芳三位女性禮生分享執禮過程,由屏科大曾純純教授、高師大洪馨蘭所長、台灣展翅協會何碧珍副理事長等共同與談。

▲李萍提供屏東內埔李屋家族姑婆牌個案照片。(圖/六堆客家園區)

曾教授提到,客家人二次葬的習俗,讓六堆客庄女性得以有進入家族墓的機會,早在日本時代,甚至更早即有附葬的情形。曾教授認為六堆家族在重建家塚時,若挖掘到無主骨灰罈,也會在家塚旁蓋一座所謂的「古老大人之墓」一同祭祀,她說對無主鬼魂都能有如此對待及尊重,對自己的女兒難道不應該接納嗎?

▲屏科大教授曾純純提供美濃林屋清代春姑婆入家塚個案照片。(圖/六堆客家園區)

這點與影片中張昆和祭祀公業的董事長張添熹曾在宗族祭儀中提到「那沒人祭祀的閒神野鬼、你們都在拜了,自家異母同胞的姊妹,比較沒緣分、她來不及長大,你竟然不收留她。你對嗎?」,同樣是讓人動容的一句話,突破大家心房,一致認同未出嫁或離婚的姑婆身後也應得到家族的尊重。北部有姑婆牌、姑婆塔,南部是讓女兒上祖牌、入家塚,雖然南北客庄讓姑婆回家的方式不太一樣,但都讓姑婆這條漫長回家的路,逐漸看見曙光,期望透過這次在六堆分享與討論,讓更多人了解性別平等的觀念。

▲美濃林瑞源公嘗林作松管理人分享家族清代春姑婆入家塚個案。(圖/六堆客家園區)

主任何金樑表示,隨著性別平等觀念的改變,有許多客家宗族開始跳脫傳統,對宗族祭典或民俗做出了改變,臺灣推動社會祭儀的性平作為經驗非常寶貴,值得大力推廣。最近也把研究訪查紀錄成果,進行出版及放置於中心官網性平專區(https://thcdc.hakka.gov.tw/wSite/lp?ctNode=1900&mp=1)、南北園區FB粉絲頁及透過電視廣播等媒宣分享,並提報行政院「108年度性別平等深耕獎」,希望透過博物館「論壇平台」持續分享,讓臺灣客家宗族祭儀中的性別平等觀念與實際作為,能成為良好的社會示範,讓此性平議題逐漸發酵擴散,共創友善平權的社會,甚至創造未來於學術研討時與國際對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