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奉祀無主遺骸的萬應廟圍牆彩繪 述說百餘年來的精彩故事

奉祀無主遺骸的萬應廟圍牆彩繪 述說百餘年來的精彩故事

記者陳木隆∕宜蘭報導

建廟140餘年的五結鄉上四村萬應廟,流傳許多精彩的今昔故事,透過「心見繪房」創辦人楊士霆及其團隊的發起與指導,整理出8大主題故事,由社區居民在廟旁圍牆,揮灑出一幅幅的彩繪,各自呈現不同時期的環境變遷與人事更迭,顯得相當亮麗與特別。


▲參與活動的大小學員必須完成基本課程,先依故事內容、構思、畫草圖。(圖∕陳木隆攝)

這間奉祀無主遺骸的萬應廟,從清光緒年間伊始,歷經清朝、日治到民國,留下許多珍貴的史蹟文物,包括清朝的一對石獅、文字已經模糊的石碑,以及兩座日治時期的神社石燈,都被妥善留存下來。

為了將萬應廟及其週邊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鄉野傳說,加以記錄及彙整呈現,「心見繪房」創辦人楊士霆與他的團隊發起「敘畫上四村萬應廟舊事」計畫,透過與上四村老村長、地方耆老、社區居民、信眾的多方交流與訪談,將口耳相傳的故事與傳說、生活經驗與親身見證等內容,一點一滴建構出精彩的故事與歷史脈絡。


▲前村長鄭奇財(右上)及「心見繪房」創辦人楊士霆(左下),訴說上四村萬應廟的彩繪歷史故事。(圖∕陳木隆攝)

楊士霆指出,這項計畫依據萬應廟的重要發展時期彙整出八個主題,分別是:廟型基礎、日本時代、民國初期、求事參拜、開耕闢土、三六十八、土地改革、神蹟顯靈,以繪畫的形式來表達,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上四村萬應廟的故事與由來。


▲奉祀很多無主遺骸的上四村萬應廟。(圖∕陳木隆攝)

活動從今年7月至10月,約有200多人次參與,年齡最小8歲,最年長93歲,是橫跨4個世代的合作壯舉。大人小孩們,必須參與12場次的相關課程,依據各個時期的主題故事,在講師的引導下發想構圖並畫出草圖後,開始在牆上作畫,完成長約3000公分的圍牆彩繪。


▲上四村萬應廟留存迄今的清朝石獅、石碑及日治時期的石燈。(圖∕陳木隆攝)

10月22日的落成發表,楊士霆和五結鄉民代表會主席林證梧、前村長鄭奇財、萬應廟主任委員陳建三等人與一群社區阿公阿嬤,都分享他們參與活動的過程,並分享畫中的歷史故事。其中在「求事參拜」的彩圖中,清楚畫出多位穿著時髦的女子來拜拜。


▲彩繪歷史故事讓上四社區居民與萬應廟信眾更加凝聚共識與向心力。(圖∕陳木隆攝)

鄭奇財說,在酒家、妓女戶興盛時期,很多特種行業小姐,每天下午會來祈求萬應公保佑他們生意好、發大財,迄今仍傳為趣談。

這項彩繪成果,記錄萬應廟與周圍環境發展的重要歷程,向外界及新的一代傳承屬於上四村的在地故事,對於地方居民、遠近信眾而言,不僅凝聚社區意識與發揚宗教信仰精神,更具歷史文化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