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文化政策成爭議焦點:卓揆發言隱含文化沙文主義

文化政策成爭議焦點:卓揆發言隱含文化沙文主義

南部最大聲 /劉˙子安 報導

在今日立法院院會的個人質詢中,立法委員林倩綺針對文化政策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及文化部展開激辯,討論議題涵蓋原住民族權益、文化沙文主義、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策展取向、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以及臺灣台語政策等關鍵問題。

林倩綺指出,卓榮泰上週對高金素梅的回應,不僅未正面回應原住民族對禁伐政策的關切,反而將此議題簡化為政治攻防,試圖將對方定位為偏離主流價值的異端。她批評這種做法忽視了原住民族的土地權與文化認同,並揭示出民進黨政府隱含的文化沙文主義態度。

族群沙文主義之批判

在質詢過程中,林倩綺進一步批評文化部在文化政策和轉型正義上的操作,顯示出政府無法兼顧社會和諧與多元族群的訴求。她質疑,政府是否充分認識到自身在文化政策推動上的單一價值觀,如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策展方向。她指出,該館展覽多集中於白色恐怖時期,卻未能涵蓋臺灣其他歷史時期的人權問題,尤其是日治時期的殖民統治,以及閩客族群在各個歷史階段所遭遇的不公與剝削。

林倩綺強調,國家人權博物館作為國家機構,應以多元且公正的方式呈現各族群的人權歷史。她呼籲:「國家人權博物館應重新審視其策展方針,納入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擴大歷史敘事的多元視角。」

她也對不義遺址的定義提出質疑,認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操作時具有選擇性,將不義遺址限縮於國民黨威權時期,忽略了臺灣歷史上其他時期對原住民族及其他族群的壓迫與歧視。她批評這種選擇性解釋不僅扭曲了歷史,也加劇了社會對立,呼籲應擴大歷史記憶的多元視角,涵蓋所有時期的壓迫經歷。

文化政策應重視包容性

最後,林倩綺強烈要求政府及文化部重新審視其文化政策,以更包容、多元的方式處理族群與歷史事件,避免陷入文化沙文主義及選擇性操作的陷阱。她特別指出,民進黨在近期處理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及台語政策時,犯下了文化沙文主義的錯誤。林倩綺強調:「文化政策的執行不應是強勢的單一價值推動,沒有包容性只會成為一種壓迫;只有走不出歷史的人,才會在文化威權中療傷。」

圖/劉子安 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