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透過大數據分析掌握觀光景點資訊 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
記者黃俊育 / 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12)日主持市政會議,聽取主計處「從大數據透視桃園市主要景點客群」專案報告後表示,主計處運用自身統計專業,透過中華電信的大數據資料,分析桃園市各觀光地區的人流及用戶資訊,進而掌握觀光景點的遊客屬性、停留時間、重遊率等數據,也恰好與目前正推動的觀光旅遊策略及大數據分析應用非常契合,期盼藉此瞭解不同客群的旅遊型態。
主計處長林世杰表示,為提供旅遊政策的科學與數據治理之參考,主計處透過觀旅局蒐集去(111)年本市23個景點全年中華電信信令數據,依遊客性別、年齡、居住地、停留時間、到訪日期及重遊率等變數,運用集群分析將主要景點分群,並結合地理特性共分為6大群組,包含:漁鄉秋樂群、郊野步道群、北橫避暑群、親子樂活群、生態水岸群及教育知識群。
林世杰提及,依數據分析顯示,去(111)年本市主要景點遊客計6,456萬人次造訪,其中以青埔休閒遊憩區1,933萬人次最多,整體遊客性別男略多於女,年齡60歲以上及40-49歲較多,居住地以本市遊客居多,停留時間平均為158分鐘,季節、平假日對遊客人次的影響明顯。
林世杰表示,漁鄉秋樂群包含永安漁港、竹圍漁港等2個景點,以北部遊客於夏秋季及假日到訪居多;郊野步道群包含大溪月眉休閒農業區、大溪老城區、五酒桶山步道、石門水庫風景區、秀才登山步道、虎頭山風景特定區、慈湖等7個景點,遊客以女性及年長者為主。
北橫避暑群包含小烏來風景特定區、角板山遊憩區、拉拉山、羅浮溫泉區等4個景點,以外地遊客於夏季探索北橫風光居多;親子樂活群包含青埔休閒遊憩區、新屋綠色走廊等2個景點,吸引20至49歲年輕遊客多次到訪。
生態水岸群包含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老街溪沿岸步道、龍潭大池、觀音蓮花園休閒農業區等4個景點,遊客以29歲以下、在地居民平日散步休憩居多。教育知識群包含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許厝港濕地、農博環境教育園區等4個景點,遊客以男性、居住本地、30至49歲、平日到訪者為主。
觀旅局長周柏吟表示,此份專案報告是以去(111)年中華電信信令數據進行分析,今(112)年也針對部分政策進行初步調整,對於復興區投入較多的關注與努力,包括觀旅局在今年推出嶄新「2023探索北橫」的觀光品牌,希望透過不同的渠道,重新詮釋北橫一年四季多元旅遊型態。統計至今(112)年前3季,復興區小烏來、羅浮、角板山等區域,旅遊人數皆大幅上升,期盼桃園市府推出新景點、新玩法後,桃園旅遊人數能持續提升。
周柏吟指出,去(111)年遊客人數大約是6,800萬人次,不重複遊客人數約3,500至4,000萬人次,今(112)年截至前3季的統計數據,不重複遊客人數已達到3,500萬人次,顯示儘管疫後各國、各縣市觀光產業仍有待復甦,但桃園觀光旅遊的表現已有相當水準,未來觀旅局也將持續與各局處密切合作,相信能讓更多遊客看見桃園的美麗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