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八瑤灣 蒂摩爾古薪舞集演繹牡丹社事件
【記者戴英薇/屏東報導】 歷經三年的籌備與等待,蒂摩爾古薪舞集8月6日、7日在屏東藝術館演出《bulabulay mun?》, 這是國內第一次以現代舞詮釋「牡丹社事件」。負責編舞的舞蹈總監巴魯.瑪迪霖表示,舞團並非以作品評論歷史,而是以舞者的身體語言首次展現八瑤灣的風與浪濤,希望「重新看見牡丹」。
《bulabulay mun?》是屏東縣政府委由蒂摩爾古薪舞集創作,原定去年六月配合牡丹社事件150周年首演,惟受疫情影響,作品延後一年發表,這次是疫情趨緩後的首演,多了一年的淬練,作品再升級。在疫情期間,舞團還到八瑤灣現場拍攝舞蹈電影,當舞者站在八瑤灣的土地上,在水裡沙裡舞動傳統舞步,迎風高唱古謠,舞團更確定整部作品要呈現的就是牡丹社。
蒂摩爾古薪舞集雖非來自牡丹,但同為排灣族,舞團想展現的是更多元的角度,於是巴魯嘗試以「問候」為編舞主軸,以揮手、握手等身體語言貫穿全場,歷經一次又一次的重返八瑤灣,親身感受當地的狂風與浪濤,終於完成第一支以牡丹社事件為主題的現代舞創作。
籌備期間,舞團多次下鄉田調,他們特別在作品中呈現兩首牡丹鄉的古謠「e ne lja」及「saceqalj」,來自不同族群的六位舞者,不但得學會吟唱古謠,還得學會牡丹鄉新保將(部落名稱)特有的舞步,從身體的律動中感受牡丹族人的氣息,甚至連舞台服裝顏色都以牡丹紅、黃為主色;就如舞者所說「在吟唱古謠的當下,我就是牡丹人了」。
整部作品以燈光、音樂及即時投影互動,在舞者的舞動下呈現「序」、「問候」、「攻防」、「殤」、「始末」等四個段落,巴魯說,作品中雖沒有戰爭場面、沒有角色對應,但是相信每一位觀眾看完後,心中都會呈現各自解讀的八瑤灣風雲,一部作品,千種感受,這也是現代舞最可貴之處。
《bulabulay mun?》8月6日晚上7點半、7日下午2點半在屏東藝術館演出,13、14日在台北雲門劇場演出,購票請洽:OPENTIX https://reurl.cc/ErOW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