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議員參選人林碩彥 建議推廣推廣AIoT科技應用 竹北公共運輸要人民有感
【民生好報記者范麗玉 新竹報導】
現任竹北市民代表,新竹縣議員參選人林碩彥針對新竹縣公車議題,提出竹縣現行「智慧公車系統」概念再升級,利用人工智慧科技手機APP,並結合U-Bike佈點規劃,使用一卡通付費,縣府成立資訊工程處(IT),多推廣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科技應用,善用智慧科技服務人民,落實建設竹北真正科技城市。
新竹縣議員參選人林碩彥認為,新竹客運營運不堪虧損的關係,打算停駛近34條路線,引發很大爭議,而大家都將問題全部歸咎於疫情關係。
反觀目前竹北市民公車雖然設定許多班次,但卻門可羅雀, 真的等同只剩司機的「無人公車」,這個問題也同樣引起竹北市民關注。
新竹縣公車民眾搭乘意願低,造成經營困難,真的歸咎於疫情關係,造成搭乘人數減少嗎?
新竹縣議員參選人林碩彥認為必須要檢討公車使用效率、民眾搭乘意願、公車路線涵蓋不足等問題時,也需要考慮:
公車系統友善嗎 ?公車準時嗎 ?年長者看的懂公車時刻表嗎 ?候車亭友善民眾嗎 ?人行道設計適合設置候車亭嗎?
新竹是科技重鎮,但是交通問題卻是新竹縣最大的抱怨,往往上班時間,從新竹各地到園區的道路,通常都是擠得水洩不通,已經喊了很多年的捷運或輕軌還是落空,甚至現行的公車系統,卻還沒看到一個友善民眾、更便民的智慧交通的系統出現。
目前新竹縣政府早已經設置「i-Bus新竹縣」的手機APP,加上目前開始營運的U-bike,可以升級人工智慧的使用,精進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科技應用,善用智慧科技來服務人民。
林碩彥認為要探討的問題:
探討一、公車搭乘意願低,不代表沒有搭乘的人口,是不是更該檢討公車使用友不友善?
探討二、公車不該是「不會開車的人」的公共運輸工具,而是 讓會開車的人少開車,有意願去搭乘,降低道路車載流量,共乘概念節能減碳。
他認為如何定義什麼是「公車系統」?現代公車的營運模式該是什麼?該怎麼促進搭乘意願?這才是解決公共運輸虧損的根本。
林碩彥建議如下:
建議一:「善用人工智慧科技,提升公車搭乘意願」,利用物聯網系統科技、候車亭智慧看板,結合手機APP,達到友善、智慧、便民、節能環保的交通工具。讓民眾出門時,透過手機可清楚選擇搭公車好?還是開車好?
建議二:「成立資訊工程處(IT),多推廣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科技應用,善用智慧科技服務人民」,現今社會,人手一支手機,公共運輸系統等大數據分析,手機的APP可即時得到資訊(如:智慧公車、智慧停車場、智慧道路救援等),有預知、提醒等功能,友善民眾知的權利,提升交通上的生活品質。
建議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參考其他城市,如台北市等做法,或許其他城市的智慧公車可以先優缺點參考。
建議四:智慧公車系統再結合UBike的佈點規劃,公車系統加上U-Bike連結一卡通付費,補足公車站定點後,還需短乘接駁需求,當公共運輸與自行駕車一樣方便,出門就不一定要開車,就可以有效解決部分新竹交通擁塞問題。
目前北市公車站早在2018年公車系統已經有4G智慧面板,站站有Wifi連線,智慧公車站牌林立街頭,方便民眾即時掌握候車時間,而2019年已有無人自駕公車開始實驗上路,2020年5G自駕公車,不論實驗和實務都有一定操作的時間,目前竹北建設飛速,但在交通部分之於其他城市,仍然是望塵莫及,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和需要建設的時間。
另外林碩彥指出,公部門的無人智能公車,只聞樓梯響?無人化智能運輸,規劃期程在哪?這也是許多民眾所關心的。
新竹縣科技城市不該只是很多科技公司、很多工程師的城市,而是「智慧、便民、節能環保」的正向發展中的城市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