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品「出走」庫房 原住民古物展於屏美館展出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典藏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物,有49件登錄為「一般古物」,為提升古物的文化價值與活化推廣,一場名為「生之地kinaizuanan a nia men」特展,4月22日起至5月29日於屏東美術館2樓展出,讓古物走出庫房與大眾展開近距離對話,深化文化資產保存意涵,也從不同的詮釋角度,讓人親炙古物的藝術紋理。
文化處表示,屏東縣長期以來推動典藏計畫,蒐集縣內原住民文物、客家民俗文物以及美術類藏品,典藏件數與日俱增,已逾三千件,其中,原住民藏品約九百多件,有四十九件分別於民國95年及105年提報登錄為「一般古物」,涵蓋了簷桁(建築物雕刻)、雕刻立柱、陶壺、祈禱箱、佩刀等,這些文物不僅記錄屏東原住民族的生活軌跡,也充分展現了排灣族和魯凱族文化藝術的獨特性。
文化處說,Kinaizuanan a nia men,排灣族語意指「我們生長的地方」,這項特展精選了三十三件原住民古物,以排灣族、魯凱族為敘事框架,從器物的擁有者、使用者、製作者之概念出發,書寫關於族群生活、生存、生命、生根的記事。藉此展覽,一方面讓大眾對於古物的原生文化與使用情境有更深層瞭解,一方面也為古物提供另一詮釋觀點,呈現其社會的、生活的、儀式的及工藝的面貌,讓觀者從不同的切面欣賞古物的內在光彩與深意。
文化處並表示,屏菸1936文化基地目前以「屏東縣大博物館計畫」,除了籌設中的原住民文物館,19號倉庫將改造成「屏東縣典藏中心」,將研究、典藏和展示功能具體實踐,在充滿歷史感的建築裡,再造新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