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南國敲響 Rock’s tone 石雕新秀跨國聯展

▼「I-KO KO 石雕創作人才培力工作坊」宣傳海報。(圖/台藝研發中心)  

▼來自台、港、澳的六位石雕新秀與4位指導老師等人合影。(圖/台藝研發中心)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Ko、Ko、Ko⋯⋯Ko、Ko、Ko⋯⋯」,南國屏東一處石雕工作室現場,傳來陣陣敲石和切石的聲音,這是由藝術家張書瑋自發提供場地,申請文化部「積極性藝文紓困計畫」補助所辦理的「I-KO KO 石雕創作人才培力工作坊」。參與學員為來自台、港、澳的六位石雕新秀,進行為期二十天的創作,本工作坊也是民間首次自發辦理的石雕創作培力活動。

石雕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藝術現場著實是稍顯冷門的領域,願意認真投入的年輕創作者漸少,甚至面臨了斷層的問題。本次參與的學員,終日埋首於飛揚的粉塵中卻絲毫不退縮的精神,實為難得,也將是石雕領域所樂見的新力量;工作坊在兩位石雕家師資二十天的陪伴下,即將迎來展現年輕創作者所思所想、風格各有擅長的創作成果——「Rock’s tone」聯展。

在石雕創作現場,女性藝術家的身影是十分少見的。本次工作坊中,兩位對於石雕抱持熱情的女性創作者,分別是來自澳門、就讀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的陳靜薰,以及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的曾馨瑀。陳靜薰作品「綴」,以透薄與內凹的造形,在有限的石材空間內增加表面裝飾,兩個顛倒內外的碗形連結,一體成形、粗糙跟細膩並呈,強調石材自身的對比性,也象徵情感中的絕對。曾馨瑀作品「翻夢」,以扭曲、蜿蜒的線條為主體,呈現成長中不斷地變化和掙扎;作品底部鑿擊崩面展現的力量與隨機性,表達生命不可預測的運行。

來自香港的詹承恩,也是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學生,將展出浮雕作品——「欲」。對人體構造深感興趣的他,在平面與浮凸的模糊界線中,將人體姿態精簡且精準地表現在石板上。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的吳宗彥,創作基地位於苗栗三義,擅長陶藝和木雕,對石雕也抱持相當的熱情。作品「歸」是以灰大理石呈現鯨魚樣貌。有別於減法哲學的雕刻概念,他重新拾起製作過程中切下的小石塊,拼黏回歸至鯨魚本身。小石塊的構成,試著傳達自然被破壞後的破碎狀態,以此延伸思考環境永續的方式。

就讀於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研究所的趙桐,是一位跨越不同領域投入石雕創作的新秀。作品「她不是你的」,以白大理石搭配黑花崗岩呈現,用一雙帶有傷痕女性的腿,描述雖然曾經受過傷,但還是要選擇勇敢面對,努力保有自我的尊嚴。

參展創作者中,特別有一位從未接觸過石雕的胡泊聖,是木工愛好者、也熱衷於多媒材應用。曾從事音樂創作,難以忘懷創作所帶來的悸動,為了參與本次工作坊,特別向主管請假20天。作品「被逼著長大」,透露想要保有自我純真,但面臨被社會化的無奈;表現形式上,結合擅長多媒材技法,是初試啼聲者的不設限表現。

本聯展「Rock’s tone」將在屏東新興藝文基地——勝利星村展出,指導老師張書瑋、張家銘、許慶福、陳哲偉等四位藝術家也將共同參展。展期跨越2月至4月,2月19日至2月27日於「小陽。日栽書屋」展出,3月3日至4月4日將移至「獨嵐空間」續展,對藝術有興趣的民眾,特別推薦在兩個調性不同的空間中,欣賞10位創作者的石雕作品。各展場開放時間依空間略有不同,敬請參照空間公告營業時間。

陳靜薰作品「綴」,象徵情感中的絕對,抽去具象的造型,以花崗岩一體成形透薄與內凹的方式,在有限的石材空間增加表面裝飾,兩個顛倒內外的碗形連結,分別做出花崗岩的粗糙跟細膩,強調石頭不同面向中的對比性。

趙桐的作品和創作理念:一雙帶有傷痕女性的腿,描述雖然曾經受過傷,但還是要選擇勇敢面對,努力保有自我的尊嚴。

吳宗彥的作品和創作理念: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的吳宗彥,創作基地位於苗栗三義,擅長陶藝和木雕,對石雕也抱持相當的熱情。作品「歸」是以灰大理石,呈現鯨魚樣貌。有別於減法哲學的雕刻概念,他重新拾起製作過程中切下的小石塊,拼黏回歸至鯨魚本身。小石塊的構成,試著傳達自然被破壞後的破碎狀態,以此延伸思考環境永續的方式。

「Rock`s tone 石藝創作者」-作品保險清單

序 號 創作者 照片 作品 尺寸 材質 年代 售價
1 吳宗彥 《歸》 50x32x70cm 灰大理石 2022 86,000
2 胡泊聖 《被逼著長大》 32.5x26x13cm 花崗岩/環氧樹脂 2022 48,000
3 胡泊聖 《擠》 14x10x33cm 花崗岩/環氧樹脂 2022 38,000
4 陳靜薰 《綴》 34.5x24x24.5cm 花崗岩 2022 118,000
5 趙桐 《她不是你的》 37x37x 54cm 廣西白大理石、黑花崗岩 2022 198,000
6 詹承恩 《欲》 40x38x7cm 白大理石 2022 30,000
7 詹承恩 《容身之處》

 

40x39x20cm 花崗岩/砂石/鐵線 2022 30,000
8 張家銘 《智者不語》 55x38x24cm 奧羅拉石 2022 190,000
9 曾馨瑀 《翻夢》 28x30x51cm 花崗岩 2022 88,000
10 許慶福 《籽系列》芽 18x16x35cm 砂岩 2019 50,000
11 許慶福 《修者》 10.5×10.5x34cm 砂岩 2016 36,000
12 陳哲偉 《貅~旦幾咧》 50x38x20cm 廣西白大理石 2022 150,000
13 張書瑋 《境》二 38x27x7cm 黑大理石 2014 90,0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