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停課不停學」 內外夾攻下家長如何抒解焦慮
▼高雄張老師中心與你共同抗疫。(圖/高雄張老師)
【記者廖銘瑞/高雄報導】 隨著疫情再度升溫,教育部於5月18日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上課,全國家長無不面臨一陣兵荒馬亂及「內憂外患」。
5月25日再度宣布延長停課,長期抗戰已是不爭的事實。孩子的學習全部轉換到在家中進行,家長除了自身工作的模式因疫情可能需做出調整,現同時又必須兼顧孩子的學習與照顧。短時間內家庭、事業兩大生活重心皆出現巨大變化,多重的壓力以及未能預測、控制的未來走向(失序)著實為家長們的身心帶來莫大的考驗。
根據衛服部統計,高雄市109年未成年家暴通報案件較前年(108年)成長42%,全國未成年家暴通報案件亦較前年成長20%。相較去年,今年的疫情更加嚴峻,雖統計數據無法全然以單一原因解釋其因果關係,然而自實施新的學習、辦公模式後,各地陸續開始出現無所適從、焦慮、崩潰的聲音。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感」,疫情當下,與外人距離的保持是必要的,但與家人似乎反而因距離的縮短而開始讓一些不怎麼美麗的事物浮現出來。要如何在活動範圍減少、縮短的情況下仍保有適當的個人空間同時又能兼顧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是時下需思考與實行的。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人,以下提供幾個紓解焦慮的小撇步:
1、 找回安定感:與孩子討論停課期間,哪些是可做或必須做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哪些是可預先做的?藉此降低焦慮感、提升對生活的掌握感。
2、 降低標準:師生對遠距教學皆在摸索適應中,遠距教學與面對面教學的成效本就不同,訂定適切的目標將可降低家長與學生的挫折感,也可讓家長不至於因太過焦慮孩子學習落後或表現不如他人而生氣。暫時的落後並非想像中嚴重。
3、 安排獨處時間:在內外夾攻的多重壓力下,家長更加容易理智斷線。家長可利用孩子在午休的時間,拿來幫自己充電、放鬆,不整理家裡也不工作,做些以自己為中心點的事,即便一天只有15分鐘也好。
4、 善用內外部資源: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狀況與各科表現,了解得越多越細,憂慮便可降低;與其他家長交流面臨到的問題,會發現大多數人都一樣,大家經驗分享、腦力激盪,遇到困難時多一個人幫忙想辦法就可減少一分擔心、多一分從容。
高雄「張老師」中心長期透過1980專線提供社會大眾心理輔導服務,雖然因變化多端的疫情不得不暫停服務社會大眾,但高雄「張老師」仍持續提供各種心理健康資訊,默默守護著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