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8

白話解說 《道德經‧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圖/李重德提供)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1/03/04】 《道德經‧第十九章:還淳》: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李重德白話解說《道德經‧第十九章:還淳》:當君王不為己求聖名時,不以己智而強諸於民時,則人民將因此不受干擾而能獲利百倍;

當君王不行仁而治世時,不以義理而強諸於民時,則人民將回復到之前父慈子孝的民風;當君王不巧詐來行事時,不以自身利害為依歸時,則人民將不被迫鋌而走險而去做盜賊。

談到這三件事情就算是寫再多的文字也都說不完的。所以我們把它歸屬於一句話:一個君王要去看到所有事情的真實面貌,而且要懷抱著樸實的心態來處理之,一個君王也要減少自己的私心私念,更不要有太多的欲求願望。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圖/李重德提供)

               白話解說 《道德經‧第二十章:異俗》

《道德經‧第二十章:異俗》: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李重德白話解說《道德經‧第二十章:異俗》:世人應該要斷絕去學習那一些浮華的不合道與不真實的假學問,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有憂受害。

試想想,若世人對一件事情若採取聽任自然發展的態度,相對於去迎合事情發展並偏袒一方的作法,則其最後結果的差距將會有多麼之大呢?

試想想,若世人偏好讚譽那一些邪佞的人事物,而去排斥那一些忠直諫諍的人事物時,則其對未來社會趨善逐惡的動向發展將會有多麼大的不同呢?

我所擔心的就是君王不想要斷絕那一些浮華的不合道與不真實的假道學,因此將會發生賤質而貴文,甚至是殺賢仁,寵佞臣的情況,因此不可不擔心啊!這樣將使得大道之途被荒廢,大道之行走不到一半啊!

世人將因此而放懷淫亂,而且多情縱欲,他們就好像是在享食祭祀的全牛一樣的開懷無慮,他們又好像是春風吹拂過的萬物,蠢動得想登台展現一樣。

只有我會去害怕那一些還沒顯現出來的凶兆。因為這些徵兆將會讓世界幼稚到如同沒有辦法長成小孩的嬰兒一樣。讓離道而行的世人變成憔悴頹喪的流浪者,因而都找不到自己的歸宿處所。

世人都要求自己要胸懷大志來讓自己有錢財可花用,讓自己有智能可巧用,只有我因為無欲而無為,因為守道而守命,因此就像是被遺棄的人。這是我懷道守一不移的愚人心態啊!

雖然每一個人的心志是渾沌難以形容的,世人的求取功名利祿的心志看起來像是光明通達的,只有我的守道心志卻是闇昧且無趣的。世人的應對事務進退態度是急迫與疾速的,只有我的無欲態度是從容與隨和的。

因為我知曉只有讓自己的心靈保持清靜與淡薄,因此靈性才能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邊,而且深邃不見其底。

因為我知曉只有讓自己的思維可以隨風而揚,因此思想才能無所繫縶而可以無止盡的奔馳到任何地方去。

世人都追求讓自己有所作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我卻獨獨頑固到要去當一個無為的鄙陋之人。這是因為世人都貴末飾之華而棄生民之本,只有我與世人不同,因為只有我貴用大道來守一,並善體生命本質,而遵守自然法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