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國海院文資局攜手合作 開啟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新頁

4

▼國海院文資局攜手合作,開啟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新頁。(圖/國家海洋研究院)

國海院文資局攜手合作 開啟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新頁

【記者李舜田/高雄報導】 為發展我國水下文化資產探勘、調查及監測技術,充實先民海洋文化底蘊,國家海洋研究院邱永芳院長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於昨(17)日簽署海洋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合作備忘錄,並由海洋委員會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與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出席見證,期藉由兩部門合作,提升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研究能量及保存管理強度。

臺灣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歷史文化,周邊海域蘊藏許多先民遺留的古代沉船與生活遺跡,惟囿於海洋深度、壓力、流速、能見度及廢棄人工製品等因素,水下考古調查作業往往是大海撈針、分秒必爭,因此發展適宜我國水域環境調查、監測作業技術實相形重要。

海洋委員會蔡清標副主任委員表示,海洋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海洋基礎文化教育,期能藉由公私協力的方式,結合民間資源,厚植海洋基礎文化教育,從培養全民的海洋意識,進而打造一個優質的海洋國家。我國海洋事務母法-「海洋基本法」於108年11月20日公布施行,其中深化多元海洋文化及保存海洋文化資產亦為基本法所規範之重要原則。

今(109)年6月4日經行政院通過「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也將「海洋文教與人才培訓」那為重要政策之一。而為辦理海洋政策規劃、海洋資源調查、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產業及人力培育發展業務,於108年4月24日設國家海洋研究院,迄今進用多方領域專業人才,為我國海洋研究之重要智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過去對於水下文化資產調查、保存、推廣業有相當豐碩之成果,相信透過雙方之合作夥伴關係,加乘二部門之人力及資源,得提升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監測技術及研究能量。

國家海洋研究院邱永芳院長表示,國海院自成立以來,業針對海洋文化、歷史、教育之研究及推廣進行研究工作,例如阿美族、達悟族傳統海洋知識與文化研究,以及海海人生傳統文化研習營,未來更將逐步建構閩客、其他族群海洋文化內涵之基礎資料。

水下文化資產為再現先民海洋文化之重要基石,其調查研究、保存維護及教育推廣涉及跨領域合作。國家海洋研究院下設有五中心,未來將結合各中心專門研究領域協助文資局進行海洋及水下文化資產法政文史、調查監測技術與沉船環境生態之研究,並共享水下文化資產調查資料,相信得為我國水下文化資產保存,開啟不同之新頁。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則表示臺灣四周環海,亦為航運之重要交通要道,水下文化資產的保存、監測、管理,對於海洋國家海洋文化之保存有正面之意義,相信透過二部會間合作,得為水下文化資產之保存逐步建立國家隊。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最後說明此次文資局與國海願簽署備忘錄有三大意義,一為過去文資局所做之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多為淺水域之沉船,未來應藉由國海院的海洋科學技術及探測儀器開始進行深水域之調查,可謂「水下文化資產2.0」;二是文資局現正搜集各方面資料(包括離岸風電廠商所調查之資料)建置資料庫,這些資料則需仰賴國海院專業人員協助分析;三是現列冊之水下文化資產多倚靠人力不定期進行巡查,亟需建立儀器監測系統。

海洋事務多元且所涉面向廣泛,本次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文資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著重於海洋探測監測技術提升、水下文化資產保存體系建構及國內海洋研究能量之整合,希冀透過雙方之合作,得充實海洋文化內涵、深耕海洋科學研究、提升各領域人士對於海洋社會人文領域的關懷與情操,以形塑知海、親海、愛海意識,展現我國海洋立國精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