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不要躲廁所 破解「火場求生(逃生)迷思」
▼掌握火災逃生與應變技巧外,更應該在火災發生前做好家中「裝設火災警報設備」與家庭「演練逃生避難路線」等。(圖/屏東縣消防局)
【記者黃星瑜/屏東報導】 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TV在26日發生火警造成多人傷亡,火場避難(逃生)話題再度引發熱議,內政部消防署公布「火災逃生避難原則」中指出,以往「遇大火往上走」、「躲進廁所用濕毛巾摀口鼻」等老舊避難觀念被揪出其實都是錯的!「小火快逃、濃煙關門」才有較大獲救機會。
火災發生時到底該不該躲廁所?一直是很多民眾心中迷思的問題,從107年8月4日八里民宅火災來看,消防人員在3樓發現3名母子受困在3樓廁所內,以往民眾觀念認為廁所有水是安全的,殊不知火災可怕的是濃煙,濃煙以每秒3~5公尺速度往上竄,廁所大都是塑膠門不具防火時效,且濃煙也易從浴室通風窗竄入,讓人中毒昏迷死亡,所以釐清以往錯誤觀念,民眾萬一遇火災「小火快逃、濃煙關門」原則,提升獲救機會。
但是「關門避難」並不是萬靈丹,這個原則適用在有防火時效隔堅牆及屋頂與地板(鋼筋混凝土、磚牆、矽酸鈣板,也就是一般我們所居住的透天、公寓、大廈、旅館),「鐵皮建築物」並不適用這個原則,因為這類建築物火災後會坍塌變形,對身處空間內的人們極易受傷或罹難。
小隊長吳信彥表示:新園消防分隊常利用村里集會或活動場合宣導民眾正確消防觀念,改正民眾的錯誤迷思:(一)火災時不要躲進浴室:浴室門多數是塑膠材質,一遇熱就會融化,造成濃煙進入窒息死亡;(二)發現火災較晚時,當打開門發現門外或是樓梯間已充滿濃煙或高溫炙熱,這時不是急著逃跑,應立即趕快做「關門」動作,阻隔濃煙、開窗呼救、等待救援;(三)遭遇濃煙時用濕毛巾摀住口鼻逃生,實驗證明,無法擋住濃煙中的毒氣與高溫。
而民眾為了取得濕毛巾,往往會從原本相對安全的空間跑到致命的環境。更強調民眾除了掌握火災逃生與應變技巧外,更應該在火災發生前做好家中「裝設火災警報設備」與家庭「演練逃生避難路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