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防疫期間宅在家 小心中風找上門

3997

▼高醫腦中風中心團隊整合了急診、神經內外科、影像醫學部及加護病房等單位進行會診,提供急性腦中風所需之緊急醫療。(圖/高醫大)

防疫期間宅在家 小心中風找上門

【記者范家豪/高雄報導】 防疫期間,很多人不敢趴趴走,但少動的結果可能誘發疾病。一名78歲患有三高的楊姓老奶奶,因為外出活動時間變少,加上長期久坐宅在家,竟突發中風,經緊急送醫撿回一條命,並回復正常作息。醫師提醒中風高危險群,在家也要動一動,如有疾病徵兆,要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緊急送醫。

楊奶奶遵守政府的規定,盡量避免外出,然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她,在家期間雖然乖乖吃藥,卻因活動量時間變少,在家坐著看電視和聊天的時間也變長了。某日坐在客廳和女兒聊天,突然講話變得大舌頭,想起身喝水,左手左腳卻不聽使喚,一個重心不穩,整個人跌坐在地上,被緊急送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急診。

急診醫師判斷楊奶奶可能是梗塞性中風,照會神經內外科醫師,最後採取顱內動脈取栓治療。術後一星期,楊奶奶轉出了加護病房,接受復健治療。在中風團隊的悉心照料下,出院前的楊奶奶,已回復到慢慢的行走,講話也比較正常了。回診時特別感謝高醫中風團隊,讓她重回正常的生活。

▲高醫腦中風中心團隊在加護病房探視腦中風病患。(圖/高醫大)  

高醫神經科醫師周秉松表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人因居家隔離、檢疫、或害怕被他人感染,而改變生活作息,最常見的是減少外出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很可能因運動量減少,潛藏腦中風之風險。

醫師周秉松醫師指出,腦中風是台灣第四大死因,中風後常伴隨不同程度的失能,嚴重者無法自理生活。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高危險群,可能因疫情流行期間運動量減少,使得三高的控制變差,甚至因擔心疫情而導致情緒不穩或暴飲暴食,都會加重腦中風危險因子的惡化。

周醫師提醒,疫情期間,長時間在家坐著看書、使用手機或是看電視,沒有起身動一動,加上缺乏足夠水分補充,容易產生血栓,阻塞腦部血管而中風。文獻指出,成年人每日久坐超過7小時,中風及死亡率都會增加。美國CNN最近報導,有較多之健康年輕患者罹患腦中風,事後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者。

▲復健師對腦中風病患進行復健。(圖/高醫大)  

周秉松表示,中風可分為「腦梗塞」及「腦出血」,其中腦梗塞超過7成,應及早就醫治療。家人平時可牢記「G-FAST」口訣,幫助記憶腦中風相關症狀,G-FAST分別指的是眼球轉動受限(G:Gaze)、臉部(F:Face)嘴角不對稱、手臂(A:Arms)平舉時下垂、言語(S:Speech)說話不清楚及即時送醫(T:Time)等。

高醫影像醫學部醫師楊宜曉表示,高醫對急性腦梗塞患者設有完整評估流程,由腦中風中心整合了急診、神經內外科、影像醫學部及加護病房,提供急性腦中風所需之緊急醫療,包括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後續檢查、治療及術後照護都有跨團隊整合之照護流程,即使是疫情流行期間,急性腦中風照護團隊仍不打烊。

疫情期間,周醫師建議民眾在家可進行簡單的室內運動,並補充足夠之水分。腦中風危險因子之患者,注意飲食及維持良好的服藥,若擔心疫情流行而不敢到醫院領藥,高醫設有戶外「藥來速」領藥服務,可減少感染風險。

另外,由於急性腦梗塞之治療有3~6小時的時效性,疫情流行期間,患者可能剛開始症狀輕微,加上擔心疫情不敢到醫院,在不知不覺下錯過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家人除了謹記「G-FAST」口訣辨識外,務必將病人緊急送醫診治。

高醫神經科醫師林子超表示,防疫期間,無論是血栓溶解劑的施打、顱內動脈取栓導管手術或神經重症的加護病房照護,高醫中風團隊都和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前一樣,守護大高雄地區民眾們的腦血管健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