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下肢困難傷口』跨團隊照顧 降低截肢率

『下肢困難傷口』跨團隊照顧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的普及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而常見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等,再加上肥胖、抽菸及老化等問題,就成為今天的主角『下肢困難傷口』形成的主要原因,下肢困難傷口尤其以所謂的『糖尿病足』最為人所知。根據研究,糖尿病人一生當中,約有高達25%的機會會發生足部潰瘍,而有截肢的風險,令人聞風色變。而糖尿病足的治療特別仰賴跨團隊的合作,屏東醫院過去以來一直以縣內最完整的整形外科醫師陣容,從事著困難傷口治療的重責大任,自105年12月起建置了最新的高壓氧設備,為傷口治療增添利器,而本院的心導管室更於今年9月份正式啟用,成為傷口治療中最後一塊重要版圖。

▲下肢困難傷口。(圖/屏東醫院)

屏東醫院整形外科林治邦主治醫師表示,現今西醫系統中,傷口治療的專家就屬整形外科,舉凡傷口的初步評估、傷口照顧方式的選擇、清創手術、傷口重建手術、甚至是截肢手術均由整形外科醫師執行,而整形外科醫師更因掌握顯微血管吻合的技術,可執行皮瓣移植重建這種宛如終極武器般的手術。由於從頭到尾的一條鞭式的照顧,整形外科醫師對傷口的各個階段均能有完整的評估與處置,並能適時的照會其他科醫師來協同治療。然而民眾常因種種原因延誤了就診時機,有些人因為抗拒所謂的『清創手術』而任由傷口惡化,殊不知『清創手術』可有效移除壞死組織及控制傷口感染,我們常將壞死感染的組織比喻成草地上的石頭一般,必須先將石頭搬離後,下方的草才長得出來,不是嗎?

▲下肢困難傷口配合高壓氧治療,會有更明顯效果。(圖/屏東醫院)

林治邦主治醫師說,傷口在壞死組織清除及感染受到控制後,就進入所謂『長肉』的癒合階段,然而長期糖尿病或是洗腎的病人,其下肢血管往往逐漸變細甚至阻塞,形成所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不但嚴重影響傷口癒合,甚至讓原本的傷口再更進一步發黑壞死。此時就急需心臟科醫師的介入,透過導管技術可對下肢血管阻塞處進行氣球擴張,甚至置入血管內支架,完成下肢血管的再灌流。成功的血管再灌流可顯著提高傷口的癒合力,大大降低傷口繼續發黑壞死的狀態,我們常觀察到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在接受完導管治療後,足部明顯變的溫熱而傷口開始出現血色,印證了治療的立即成效。

▲大腿淺股動脈阻塞治療前、後。(圖/屏東醫院)

林醫師表示傷口照顧能夠配合高壓氧治療,會有更明顯效果,高壓氧指的是在1.4個絕對大氣壓以上呼吸100%純氧的治療,其對於慢性傷口尤其是糖尿病足為一個很好的輔助療法,可降低截肢機會,且在傷口的各個階段均能起到幫助作用,例如傷口感染期可加強抗生素作用,並加速消腫,而傷口癒合階段則可促進血管及肉芽組織增生,縮短癒合時間,傷口接受重建後又可降低癒合後疤痕攣縮程度,臨床上,我們往往建議糖尿病足病人接受二十次以上的治療以達到理想效果。然而高壓氧的效應不僅止傷口上,由於全身細胞在高壓氧治療下對糖分的利用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往往也同時獲得改善,可算是附加的效應。然而,國內健保目前尚不給付糖尿病足的高壓氧治療,民眾需自費治療,而高壓氧的治療雖安全但也並非完全零風險,建議所有民眾在接受治療前均需經過高壓氧專科醫師的完整評估。

由於困難傷口跟慢性病的密不可分,內科系團隊的照顧顯得格外重要,屏東醫院一直以來致力於全人照顧,跨科醫師之間均有良好的橫向溝通,充分整合醫療資源,也讓民眾在術後能對慢性病有持續性的照顧,困難傷口的治療反應醫院的團隊合作,屏東醫院有信心給鄉親們帶來南台灣頂尖的跨團隊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