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明博士論壇」高醫大登場 典範傳承「割膚之愛」仁醫精神
【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第二屆杜聰明博士醫學論壇中,台北愛樂以悠揚的弦樂演奏作曲家黃乾育創作的樂曲《遙想杜思牧先生》,結合杜聰明博士所寫的詩句,帶出這位「臺灣醫學之父」傳奇的一生。杜聰明,字「思牧」,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博士,也是台灣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殊榮的第一人。歷任台大醫學院首任院長、醫院院長與代理校長,後來創辦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擔任院長,對醫界及醫學教育有著深遠影響。高醫創校之初,杜聰明院長為終結台灣無醫村,與台灣省政府合作開設全台首創的「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獎勵原住民學生公費求學,畢業後返鄉服務,對於原鄉醫療發展及人才培育有著重大貢獻。
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與高雄醫學大學合辦的「第二屆杜聰明博士醫學論壇-原住民與偏鄉醫療論壇」於108年12月21日登場,論壇中針對杜聰明博士在原住民醫學教育的成果、台灣偏鄉醫療服務的實行和相關政策進行深入座談;另外由於目前已有42位高醫人榮獲醫療奉獻獎,是全國之最,所以現場還精心策畫醫奉獎得主榮譽事蹟展,更難得的是這些醫奉獎得主也現身分享偏鄉服務的心路歷程,像是高醫校友華陳秀月、巴德雄、高揚威和邱孟肇等人,都共襄盛舉回母校參與論壇,其中83歲的華陳秀月更是「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第1屆的畢業生,數十年來一直為原住民基層醫療服務,人生宛如一部活生生的山地醫療發展史,論壇當天她尚在住院,仍抱著病體手上插著吊點滴用的針頭,到場參與,場面相當感人。她說當初她以母親的名義寫信給杜聰明院長自薦,竟收到杜院長的親筆回信,這封回信她保存了60幾年,不但帶到現場更贈予高醫校史暨醫學人文館。另外今年11月剛榮獲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曙獎」的高醫大主秘戴嘉言,也針對「高醫原住民與偏鄉醫療及大學社會責任之實踐」發表專題演講。
杜聰明博士獎學基金會董事長杜武青表示,今年基金會舉辦論壇的主題是「原住民與偏鄉醫療」,除了因杜聰明博士成立「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對山地醫療有重大貢獻,也因為高醫大在原住民與偏鄉醫療的長期付出獲得各界肯定。論壇還特地邀請高醫大校友陳俊志醫師指導的六龜高中校友合唱團到場演出,高雄醫學大學以各面向具體實踐杜聰明院長對偏鄉的關懷令人動容。也感謝高醫大鐘育志校長、劉景寬前校長、方惠芳女士、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張秀蓉教授協助促成這次論壇的舉辦。希望基金會能和高醫大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高醫大校長鐘育志致詞時也強調,杜聰明院長曾經委請李石樵先生繪製「割膚之愛」,生動刻畫蘭大衛醫師與夫人連瑪玉女士為醫療無私付出的大愛,這幅畫作的精神如今成為高雄醫學大學最重要的人文關懷教材,傳承迄今,校院依此模式援助國際醫療,更協助國際友邦培訓醫療專業人才返國服務。一路走來,高醫始終透過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善盡醫學大學的社會責任。往山區的路或許會斷,但高醫對偏鄉的醫療服務,與傳承杜院長對偏鄉的愛從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