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台灣小兒麻痺之父畢嘉士醫師 總統府頒發褒揚令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屏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台灣小兒麻痺之父畢嘉士醫師上個月在挪威安息主懷,享壽93歲。屏基今舉辦追思會,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代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頒發褒揚令給畢嘉士醫師的子女,感謝他為台灣的無私奉獻。屏東縣縣長潘孟安、副縣長吳麗雪、衛生局局長施丞貴、立法委員莊瑞雄及多位畢嘉士醫師的老朋友及小兒麻痺病友都到場感念畢醫師的百年遺愛。
1954年,28歲的畢嘉士醫師在挪威協力差會(The Mission Alliance)派遣下,與新婚妻子遠從挪威來到台灣。最初服務於台北樂生療養院,之後參與創辦屏東基督教醫院,以及台灣第一個照顧小兒痲痺及身心障礙兒童的「勝利之家」。在台行醫30年,畢醫師為終結痲瘋病、結核病,尤其是小兒麻痺症貢獻極大。
畢醫師是大家口中的「畢爸爸」,昔日的病友和同事都這麼叫他。他曾用嘴巴為痲瘋病友吸出喉中的濃痰,也曾在開刀中途因血庫缺血,捲起袖子讓護士為他抽血,每逢有貧苦病患付不出醫藥費,他就簽下「Bill O. Bjørgaas(畢嘉士買單)」。1984年自屏基退休後,他仍持續為弱勢奔走,大愛遍及越南、波利維亞、尼泊爾、海地等地。2013年,畢醫師返台參加屏基60周年慶,老病患聞風而至,他一一跟病友握手、擁抱、話家常。離開台灣快30年,他仍然記得每個病患以及他們的故事。
60年代台灣人民遭受小兒麻痺疫情威脅。畢醫師從美國進口沙賓疫苗,免費幫屏東地區4,000位孩童接種,這是台灣地區第一次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為病童的未來著想,畢醫師於1963年在屏東籌設台灣第一個小兒痲痺兒童之家「勝利之家」,提供病童生活照顧、物理治療,請專人製作拐杖和專屬支架,讓孩子免於爬行之苦,並在此接受教育。甚至棄而不捨說服縣府同意,於屏東市仁愛國小開辦肢體殘障特殊班,專收小兒痲痺兒童就讀,開啟特教新頁。
有一陣子山地部落麻疹大流行,加上原本就有不少肺結核患者,兩病齊發,許多人因而喪命,考量到用步行的方式能救治的人數有限,畢醫師便到美軍聚集的酒吧,情商當時駐紮在屏東機場的美軍軍官派遣直昇機幫忙,於是畢醫師在軍機的運送下,帶著營養品和藥品,在一天之內,一個部落接一個部落幫幾百個民眾施打抗生素盤尼西林,總算終止麻疹的流行。最讓畢醫師欣慰的是,原住民朋友對他說:「屏基是我們的醫院」。時至今日,屏基依舊戮力於原鄉醫療,今年屏基原鄉工作團隊榮獲團體醫療奉獻獎殊榮,正是當年畢嘉士醫師播下的種子。
1975年,畢醫師發現有些小兒麻痺患者因脊椎過度側彎壓迫心臟而喪命,延請美國夏威夷專攻脊椎矯正手術的瓊斯醫師,親自飛到屏東指導台灣醫師施行手術,他自己也投入其中,努力學習新技術。在國內外醫師的合作下,讓無數病患重新站起,屏基在當時還是世界八大脊椎矯正中心之一。這樣的治療/復健/照顧機構模式創舉,讓台灣各地紛紛學習,建立類似的治療機構,例如彰化的喜樂保育院、嘉基的小兒麻痺之家、花蓮的畢士大教養院、台東的阿尼色弗小兒麻痺之家。
1984年,畢嘉士醫師退休返國,結束他在台灣30年的奉獻歲月;1998年,他又曾再度來臺,在醫師人力缺乏的恆春基督教醫院,短期支援。 雖然捨不得台灣,畢醫師說:「這裡是我第二個家,我很想來;但臺灣已經進步了,可以照顧自己,不需要我。」他期許以他為名成立的基金會,可以像他當年奉獻服務台灣,除了關心台灣弱勢長者,也把這份愛送往世界其他需要幫助的國家馬拉威。
畢醫師以「永不放棄」的信念,在偏鄉撒下愛的種子,醫治過上千名痲瘋病、上萬名小兒麻痺患者。其無私的奉獻以及對台灣醫療的付出,於1997年榮獲第七屆台灣醫療奉獻獎。他是屏東榮譽縣民、台灣外交之友;在挪威,更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 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畢醫師就像上帝派來人間的歡喜使者,無數因病殘缺的人,都因為他,重拾了活下去的尊嚴與希望。
在畢醫師的眼裡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只有愛與付出。「我沒有辦法看到別人受苦,《聖經》上有說,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應該要彼此幫忙。」畢醫師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這樣說。他的愛發自內心真誠,因為他知道受苦求助被拒絕的感受。對他來說,人生最大的回報是病人因病痛解脫而綻放的笑容,原本不良於行的孩子可挺直腰板,走向外界。畢醫師為基金會留下「對受難者不離棄的愛與關懷」以及「解決問題的熱忱與決心」的精神,我們一定會銘記在心,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力去維護每一個生命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