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部立台南醫院呼籲病友要留意肩頸痠痛的「老症頭」

部立台南醫院呼籲病友要留意肩頸痠痛的「老症頭」

記者黃文博/台南報導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的今日,低頭族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肩頸緊繃感及痠痛幾乎成為每個人的共同經驗,部立台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醫師表示,大多數情況下,調整姿勢、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甚至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都能有效緩解症狀,但當出現某些「危險症狀」時,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頸椎脊髓壓迫,以免造成無法恢復的脊髓損傷。

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醫師表示,31歲的張先生是一名鐵板燒師傅,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低頭備菜及製作餐點,加上下班後的休閒娛樂多為觀看網路影片及線上遊戲,因此肩頸痠痛對他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隨著工作資歷的增加,他開始偶爾感受到上肢痠麻痛及全身緊繃,有時還會感覺到一陣電流自脖子竄至腳底,儘管如此,張先生並未在意,直到騎車上班途中遭遇追撞,送到本院急診時雙上肢又麻又刺且無法舉起,緊急照會神經外科後診斷為頸椎中央脊髓症候群,張先生在接受頸椎顯微手術及後續的復健治療後,神經功能恢復到受傷前狀況,成功保住了工作。

趙亮鈞主任指出,張先生的頸椎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其頸椎第三/四節椎間盤突出,而這次外傷使突出的椎間盤與脊髓相撞,導致脊髓損傷,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退化性疾病,通常因不當使用導致椎間盤失去彈性而突出,通常這一過程是漸進的,患者初期往往無明顯症狀,進展至中後期即便影像上出現頸椎空間狹窄,患者也可能只表現出上肢痠麻痛。

然而,外傷造成的衝擊是瞬間的,脊髓在狹窄空間中受到強烈衝擊,猶如一台擁擠的公車緊急剎車一般,柔軟的脊髓與較硬實的椎間盤相撞後,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損傷,輕者如張先生一般出現中央脊髓症候群,重者甚至可能導致四肢癱瘓、神經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頸椎神經壓迫可分為「脊髓壓迫」和「神經根壓迫」,我們可以把中樞神經系統想像成一棵樹,腦部是樹根,脊髓是樹幹,每節分出的神經則是樹枝;神經根壓迫類似樹枝受損,僅影響該樹枝的葉子(該神經根分布的範圍),大多數頸椎神經根壓迫臨床上出現的症狀是上肢痠麻痛。而脊髓壓迫則如同樹幹被斧頭劈了一道裂痕,會導致大量樹枝上的樹葉枯萎(四肢無力、癱瘓),臨床上若同時出現上下肢痠麻痛無力、步態不穩、軀幹麻木或大小便功能異常等症狀,皆有可能是脊髓壓迫,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鑑別診斷及治療。

頸椎顯微神經減壓手術已行之有年,手術傷口小且位於頸部前側面,對肩頸部之豎脊肌群影響小,術後疼痛感輕微,患者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且術中有顯微鏡的輔助,神經減壓在寬不到1公分的空間中執行,減少神經暴露而損傷的風險,並能實現雙側完全減壓,降低復發機率。部分患者擔心傳統支架融合取代椎間盤會影響頸部活動度造成日後的不適,

趙主任指出,現今頸椎人工椎間盤已發展至第三代,其活動度接近原生椎間盤,能有效保留頸椎活動度,並減少鄰近椎間盤退化加速的風險,病患等於是換了功能一樣但更耐用的椎間盤,健保署也將符合特定條件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的衛材納入健保給付(條件複雜請洽詢專業醫師),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如今,大多數頸椎疾病在專業醫師的手術下成功率高,且風險遠低於不治療的情況。若有相關問題,民眾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進行全面檢查,以釐清頸椎壓迫的型態及風險,忽視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脊髓損傷,造成長期的神經傷害,非後續緊急手術或復健能夠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