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北科大成立全台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 「蕨色校顏」將成永續校園基因庫

北科大成立全台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 「蕨色校顏」將成永續校園基因庫

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響應世界地球日,北科大建築系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於北科大成立臺灣首座校園蕨類試驗場域「蕨色校顏」,近日揭幕亮相,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黃曜謀、台北植物園打造方舟溫室群舵手李俊緯、南投縣仁愛鄉東岸部落產業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王嘉勳、眉溪部落青年廚師王孝良、農業產銷十八班班長李睿洋等貴賓蒞臨學校,與北科大建築系教授黃志弘、設計學院前院長蔡仁惠、校務永續中心執行長吳建文等共同出席,官學合力發展韌性城市與永續校園環境。

學校出席師長學生,包括:總務處營繕組組長李東明、建築系主任陳振誠、建築系退休教授蔡淑瑩、建築系教授邵文政、建築系專案教師黃宏裕、建築系助理教授嚴佳茹、USR計畫助理羅敏、「蕨色校顏」規劃者─建築系博士生傅玲等。

在北科大建築系教授黃志弘推動下,「蕨色校顏」希望建立永續校園基因庫,以系統生態規劃的概念結合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拓展北科大校園的生物多樣性,期待成為都市景觀規劃的進步典範。有別於大學校園普遍以景觀植物為主,北科百年校園以台灣蕨類基因庫的理念出發,感謝林業試驗所、南投仁愛東岸部落、萬華區騰雲里、臺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捐贈各方復育的蕨類,尤其珍貴的是擁有多種希有、甚至瀕危蕨類品種,共同推廣繁殖台灣原生種植物,營造永續家園環境。


▲「蕨色校顏」希望建立永續校園基因庫,結合SDGs拓展北科大校園的生物多樣性。(圖/北科大提供)

北科大建築系主任陳振誠表示,北科大生態校園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左右,一直秉持著環境永續的初衷來推動校園建置。近年來建築系積極努力在健康建築與生態校園教育推廣,發展本土校園景觀特色,15年前設計學院時任院長蔡仁惠從自然景觀規劃開始,首創校園拆除圍牆、復育校園水系濕地、在忠孝東路與新生南北路的設計館建造人文西南角的綠色大門,呈現城市裡生物演替的自然過程,生物多樣性變得豐富起來,引領臺灣進步的校園規劃思維。此次林試所與北科大建築系共同創設的蕨類實驗園區,具備景觀用途外,更賦予建築規劃教學單位更重要的使命,希望借助蕨類植物專家的指導,透過一步一腳印的實驗與建築規劃整合,找出這些台灣原生蕨類未來在建築與景觀規劃上的實際運用,深化實踐生物多樣性及系統生態學的都市景觀規劃實務。未來此一概念,也將藉由USR計畫,推廣實踐到蝴蝶的原鄉─南投眉溪原住民部落偏鄉自然景觀中。

林試所特聘研究員黃曜謀表示,橫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處處都有蕨類的蹤跡,即使在高度發展的台北都市區裡,仍可見自發生長的蕨類旺盛生長;在北科校園中,來自林試所的18種蕨類、南投仁愛鄉東岸部落的7種蕨類、臺北市萬華區騰雲里的1種蕨類,目前與研究生共同盤點校園中的蕨類共有24科62種,扣除園藝品系2種外,其他的60種都是台灣原生種。蕨類植物能增加都市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活舒適性,在恢復都市生態景觀方面,亦能發揮重要功能。非常開心看到位於臺北市中心區的北科大,長年來持續發展生態校園,卓然有成,尤其建築系師生的大力支持,讓生機盎然的蕨類植物在北科大落地,共同探索都市建築環境設計結合綠色野趣的可能性。

北科大以城市生態的人文西南角水域與綠色大門為起點,設置以建築環境運用與實驗分類為主軸的蕨類教學區,建構親生命設計研究基礎,蕨類棲地日後更將繁衍到全校區及周邊社區。透過結合科學化的環境紀錄及蕨類生長調查研究,希望彰顯台灣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科技的軟實力,建構出未來在台灣地方創生發展可能的方向。

北科大具備建築、土木、環境工程等專業師資及專家,嘗試向生態學習,解決人為建設造成的生態衝擊,透過台灣人看似熟悉又很陌生的蕨類植物基因庫的建置,盼成為自然與人造環境間協調與溝通的角色,讓都市變得更適合生物生存,未來都市生態學必成為生物多樣性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