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畫家-何文杞的彩筆故園情《永恆一道光》
【記者吳奕/屏東報導】
屏科大圖書與會展館為提供全校師生及社區民眾對學術貢獻卓越人士的認識與瞭解,舉辦「永恆一道光一何文杞的彩筆故園情」特展,將何老師以故鄉屏東所進行的創作分為四個時期,依序為「自我摸索與現代畫派研究期」、「鄉土環境關懷期」、「鄉土議題與古厝之美創作期」、「自然美景與文化關懷期」,共展出33件作品。
特展於113年1月5日(五)上午10:30假圖書與會展館三樓藝文中心舉辦開幕式,歡迎各界朋友蒞臨觀賞,展期自113年1月2日至2月27日止。
何文杞老師(1931-2023)為屏東市大埔人。1936年進入屏東公學校就讀,一年級時遇到啟蒙老師—汪乃文,開啟他對繪畫的興趣。三年級曾以「愛馬之日」為題作畫,讓他對繪畫產生信心。畢業後至六龜國小任教,協助美化校園、指導美術與笛鼓隊,甚至自掏腰包替學生補習,令家長們感激不已。隨後進入台師大美術系就讀,時常和同學相互切磋並成立「月畫展」,師承廖繼春等著名教授,在美學領域更上層樓。台師大畢業後陸續到屏東高工、屏東女中任教,何老師認為藝術的薰陶及涵養能提升學生的人格及思維,在屏女任教時堅持「美術課絕不外借」。
1970年受美軍顧問團校夫人所問:「為什麼不畫自己美麗的家鄉—福爾摩沙風景?」,同時受到畢卡索的影響:「根植鄉土的地區美、宗教、人文之原創特色才是藝術」,以傳達愛鄉土、愛鄉民的情懷。因此,何文杞開始以南台灣農村特色為主題,台灣建築馬背、燕尾、窗、門以及花草系列為創作對象。
何老師更致力於古蹟保護,他認為將先祖留下的美意應受到景仰與保留。他善用畫作關懷台灣人民生活現況,透過《無奈》及《黃昏的故鄉》等作品展現針砭政府及社會觀察。隨著美台斷交,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愈發強烈,何文杞開始積極參與政治運動,關懷社會及土地,並大力協助台灣在國際藝術上的交流,成立畫會讓台灣畫家能有發展空間,舉辦美術交流展讓世界認識台灣。
何文杞老師雖已於2023年1月10日離開我們,他一生實踐教育、美學創作、政治參與、國際交流,致力推廣台灣本土文化,藉由創作將「自由、民主、平等、人權」的普世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對鄉土情懷的貢獻不可抹滅。何文杞老師認為,認同台灣應從「精神、教育、文化、藝術、政治」著手,此信念完整地呈現在他精彩的人生中,亦為後世樹立民主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