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宅與社宅面臨共融挑戰 世新社心系學生療癒計畫善盡USR精神
記者李喬智/台北報導
世新大學發揮影響力回饋社會,致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並關注鄰近社區發展狀況。由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持續推動、執行的「安興共融社創計畫」,今年由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帶領學生進入台北市文山區的安康平宅和興隆社宅,善用社會心理學專業,為社區設計療癒方案及陪伴當地住戶,並與忠泰集團旗下的藝術企劃團隊「明日製作所」合作,盼將社會心理學帶進社區,使當地產生正面影響。
2018年底,第一期興隆社宅正式啟用,「平宅與社宅」間的交織與融合就此展開。此舉不僅是舊式平價住宅轉變為現代化社會住宅空間的過程,也是貼上負面標籤的平宅元居民,與遷入新興社宅的民眾,彼此相會、共同生活的時刻。
「安興共融社創計畫」的目的是為了在這處混居社區中,締造共好的在地生活連結。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四項「優質教育」(SDG 4)、與第十項「減少不平等」(SDG 10)所設計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讓世新社心系學生進行社會設計專案製作,以期未來進一步落地執行方案。
本計畫搭配世新社心系「社區設計與社會行動」課程,循序揭開社區連結不同面向,以「促進社區老人心理健康」為初步目標,從「老人心理健康」、「青銀共學成長」、「新舊住民交融」、「多元文化共享」等相關社會設計專案,實現在地社區關懷目標。
關於進入安康平宅前的籌備,社心系應屆畢業生陳佩瑜說明,於「社區設計與社會行動」這門課程,進行約6週的訓練,包含社區設計的理論與方法、老人議題與人際互動、建立關係的方法等。其中,以安康平宅獨居老人的問題與脈絡,提出專案計畫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世新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表示,獨居長者經常產生人際連結、孤獨、社交疏離等身心健康問題。他引導學生就上述問題為目標設計活動方案,期盼將社心系長期致力於實現社會心理學的心理支持、心理健康促進、人際連結等目標帶進社區。
為推動多元居住政策、落實居住正義,中央與地方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而為了打造屬於當地的公共藝術,明日製作所的「興隆小客廳」就此誕生。明日製作所總監洪宜玲表示,她們長時間協助社區民眾參與、觀察,融入藝術家的創新想法,盼創造出連結社區的公共藝術作品。
對於軟性計畫洪宜玲說明,興隆社宅的混居狀態較易產生摩擦,而與世新社心系的合作,企圖讓社經背景不同的居民形成共同居住意識,透過包容、共融生活,對社宅形成「家」的認同,創造共好關係。
明日製作所專員葉芮伶指出,興隆小客廳的出現對居民的意義不僅僅只是陪伴,更多的是打破街坊鄰居的疆界、為社區注入活水。透過舉辦烘焙、微旅行等活動,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藉此產生更深層次的連結。
葉芮伶也分享,由世新社心系策劃的微旅行結束後,有長輩表示「這是有生以來最難忘且快樂的一天」,對同學們畢業遠走感到不捨,並詢問同學是否還會再回到平宅,讓她看見社區長者與世新社心系學生建立的深厚情感。
為在地長者舉辦微旅行活動的社心系應屆畢業生陳江森表示,透過訪談得知,安康社區的長者鮮少出遊,原因在於經濟條件、缺少陪伴者及行動不便等三種因素,因此萌生此想法,尤其想帶領獨居長者去旅行,免去他們的顧慮。
社心系應屆畢業生許愷倫分享,陪伴長者、舉辦多場活動獲益良多,首次嘗試自行設計活動與訂定活動方向,並在過程中與明日製作所交流意見與想法,不僅突破自我,也學會更加深思熟慮活動的枝微末節,將成為日後步入職場的重要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