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小調∕歷史建築 花蓮農校校長宿舍快「撐」不住了!
花蓮農校校長宿舍,被花蓮縣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迄今5年未整修,歷經風吹雨打日曬和地震,勉強支撐著,再不搶修恐將淪為廢墟,校方及地方民眾,希望原貌及時修復再利用,保留花蓮歷史記憶。
位於花蓮市林森路260號的花蓮農校校長宿舍,於107年由花蓮縣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並委託范綱城建築師事務所執行修復再利用計畫,花農校長宿舍歷史建築86年的身世為之浮現。
有關花蓮高農校長宿舍的故事,根據花蓮縣文化局委託的調查史料指出,花農校長宿舍日治時期為日人福井公起造的私宅建築。
福井公於一九三五年創立為民間服務的金融機構「保證責任有終建築信用買賣利用組合」,據當時報載「事務所暫時置于福井氏宅」,登記地址為「花蓮港街筑紫通三番戶」。後於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二日遷址於「花蓮港街舊新港街百四番戶」(今花蓮市林森路近尚志橋處),據舊地圖顯示其上有兩棟宅邸,推測應為一九三七年竣工。
從地理區位來看,建物所在地位於日人精神核心「花蓮港神社」表參道旁,毗鄰政商名流住宅區域。後來北棟一九四○年轉手由福井公前同事、花蓮港鐵道部交通手進吉彥購入;南棟在他隔年逝世後由長孫女福井壽美子繼承。
戰後臺灣省政府日產處理委員會接管所有日方在臺資產,這兩棟宅邸由花蓮縣政府接收,南棟於三十五年由鐵路管理委員會(臺鐵局前身)代管,作為鐵道招待所,可惜後已拆除不存;北棟則於四十三年配發給花蓮農校管理,作為校長宿舍,後歷經不同使用人需求,細部增改建。
全屋格局並非方正而是採「雁行型」,從建築格局多轉角可知其造價不斐,每一房間都有外開窗以增加採光、通風和景觀;屬招待用途的房間佔多數,中繼空間如緣側、走廊、表玄關等次多,儲藏空間更僅佔百分之五,甚至原樣並無浴室、廚房,推測非一般住宅,而是高級獨棟的日式招待所或辦公廳舍。
論其工藝特色,入口屋頂為入母屋形式,卻是雙曲面箕甲;屋瓦採日人因應臺灣颱風氣候設計的「上瀧式」改良理想瓦;架高地板基礎並非磚造束石,而是地坪混凝土並以束木架高木地板,在臺灣的日式木造建築較為罕見;此外,後方增建加強磚造的防颱室反映當地氣候特色,為臺灣建築名家修澤蘭的澤群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自從八十四年最後一位校長蔡鶴年搬離後,都閒置無人使用,建築條件每況愈下,甚至在遭宵小侵入支解撐起屋頂的四方樑柱後,傾斜更嚴重,加上白蟻、濕氣危害和多年颱風、地震損壞,校方近年雖二度進行緊急支撐工程,但僅能勉強維持。(本文作者∕資深媒體人:温富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