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乳品叩關來勢洶洶 酪農期望政府助力永續轉型
▼鍾佳濱與青年酪農於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圖/鍾佳濱服務處)
【記者范家豪/里港報導】 隨著國人生乳需求呈下降趨勢、酪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台灣生乳市場面臨供過於求困境,2025年又將面對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進口威脅,讓酪農憂心。因此,立委鍾佳濱與青年酪農於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農業部協助酪農業「拓展乳品差異化市場」、「進口液態乳禁標『鮮乳』」及「降低環保設備添置壓力」,以因應整體大環境的變化,讓台灣酪農業者轉型並持續發展。
鍾佳濱今天上午與縣議員陳明達、里港鄉代會主席林綿顯、從事集乳業的台灣農權會前理事長盧同協、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所長黃振芳與多位酪農共同召開記者會。
鍾佳濱舉農業部統計資料為例,自2017年至2022年我國酪農戶數逐年下降,但生乳產量卻從38.6萬公噸上升至46.3萬公噸,成長20%,「生產目標達成率」高達110.3%,顯示本土鮮乳生產供過於求。因此,鍾佳濱認為,政府應跨部會合作,協助酪農拓展差異化市場,以擴大國內鮮乳需求量,像是可推廣長輩多飲用加鈣的高營養鮮乳,增加消費人口與消費量。
鍾佳濱表示,本土鮮乳業者面對外國乳品扣關,難免會憂心,主管機關應嚴禁進口商不得混充本土鮮乳、訂定規範令進口液態乳不得使用「鮮乳」字樣,讓台灣的消費者能分清楚本土鮮乳和進口液態乳、保久乳的差別,保障台灣每一位喝牛奶民眾的權益。
鍾佳濱指出,小型酪農為提高品質效率、降低人事成本,須引進昂貴的自動化系統(例全自動榨乳機、集乳機),加上為因應環境稽查也需添購污染防治設備,而向銀行融資的還款壓力使小農無力承受市場價格波動,因此希望政府設立基金收購新制設備,協助小農改「以租代購」方式建置設備,寬緩農戶資金需求,才能創造政府、業者雙方共贏。
青年酪農李小姐表示,台灣在亞熱帶能產出媲美溫帶地區的乳源,是整個產官學界數十年合作努力的成果,而在地生產的鮮乳,「從產地到餐桌」只需一天的時間,不僅少了長途運送導致乳品生變的風險,也減少大量碳足跡。
她說,過往為了環境永續、牛隻健康,他們投資上千萬提升飼養管理技術、購置設備、畜舍改善,甚至建置AI智能系統。因此,除了希望主管機關能協助因應挑戰外,也希望國人多多支持飲用國產鮮奶,支持本土在地的農產,別讓在地用心經營的產業消失。
盧同協指出,目前台灣的鮮乳生產是夏季供不應求,冬季生產過剩,他建議鮮乳標籤應交由酪農控管,才能避免廠商混充。
陳明達、林綿顯建議政府補助酪農提升環保、設備與技術,並落實鮮乳標籤,以保障酪農與消費者權益。
黃振芳所長表示,將加強學校食農教育,鼓勵學生飲用鮮乳,同時透過宣導開發銀髮族市場,而農試所也將強化循環農業,持續輔導酪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