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許玉林赴越打造食品王國 搭建臺越交流重要橋樑

許玉林赴越打造食品王國 搭建臺越交流重要橋樑

港灣新聞網

許玉林,進軍越南發展近三十年,其一手創立的大發食品,至今不只以連鎖餐車品牌「1分30秒」攻佔越南早餐界,也透過旗下麵包烘焙門市與便當連鎖系統,打入越南內銷市場。當中烘焙門市製作的糕點與月餅禮盒,不僅是當地第一品牌,也獲得國內企業肯定,於去年得到第四屆品牌金舶獎海外僑臺商組的殊榮。近年,他更將觸角延伸至咖啡、手搖飲品連鎖店,逐步打造大發食品王國。

看重社會互動的人情味 選擇越南作為創業第二故鄉

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初期,隨著國內工資上漲與產業型態轉型,臺灣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紛紛轉往海外發展。畢業於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原先在家鄉南投開麵包店的許玉林,也搭上這波浪潮。然而,相較多數臺商選擇至中國設廠,他卻以越南作為開展事業的落腳處。

「大家都沒錢,但是他也願意給(乞丐)100、200越南盾。」許玉林對越南的觀察來自人民對待乞丐的態度。時逢改革開放初期的越南,整體經濟環境與發展相對窮困、落後,但越南人仍對乞丐伸出援手,餐廳老闆也較包容前來乞討的乞丐。雖有語言的隔閡,但人與人互助的良善與親近的社會氛圍,成為許玉林留在越南開拓的契機。

1995年,許玉林在偶然的機緣接下胡志明市的蘋果麵包工廠,與夥伴合資經營。由於當地保存期限長,能維持軟度的麵包在市場仍不普及,創立初期便取得良好的銷售成績,但隨著本土企業興起,他選擇自立門戶,積極開拓外銷市場,尋求新商機。秉持創新的研發精神,大發食品從烘焙轉戰冷凍食品,以網皮料理成功外銷回臺灣的外燴辦桌市場,而後更正式轉為全臺資工廠。

打破任用臺幹窠臼  晉用當地人才擔任公司骨幹

隨著外銷生意步入軌道,營運規模擴張,在大發食品轉為全臺資企業短短兩年,許玉林有別一般企業任用臺幹進行管理,他大膽升任越南員工作為公司高階主管。談起背後思維,許玉林說明,最初便招募一批越南大學畢業的本科高材生,親身帶領一起做中學,透過對等溝通與回饋,逐步建立起營運架構,更鼓勵員工表達自身想法。從研發課長、廠長到副總,許多越南幹部至今仍是帶動公司成長的重要推手。

「臺幹有組織概念較強、責任心強的優點,但我挑的是越南前1%的人,我不認為能力會比較差,只是環境與民族性不同。」對許玉林來說,國籍不是問題,在能力表現之餘,對越南員工的管理,具備良好溝通能力更為重要。「一個主管能力強但溝通能力不好,經過翻譯傳達又會有落差,怎麼落實管理?」。

融合市場見解與文化觀察 打入在地糕餅市場

越南員工一手的在地經驗,也成為大發打入當地市場的重要助力。大發糕餅禮盒市場的開發,一方面來自許玉林對越南愛送禮、中秋互贈月餅的文化觀察,在產品設計與品牌形塑上,也融合當地行銷團隊在地的思考模式與偏好,貼近地方需求。

「員工一開始覺得要賣這麼小的月餅,價格跟傳統大月餅一樣,沒人會喜歡,但慢慢地他們也認為送這個比較漂亮。」許玉林說道。大發的臺式月餅與傳統港式月餅禮盒以形式精巧且多樣吸引消費者目光,從仕女圖的漆畫禮盒的推出到與當地陶瓷藝術的設計結合,許玉林花費許多心力形塑品牌形象,再再席捲市場。

屢化危機為轉機 食品王國建立得來不易

現今具備原料成品進出口、工廠加工與品牌通路三大業務的大發食品,一路走來其實歷經許多挑戰。2004年,大發食品面臨重大危機,作為唯一冷凍外銷訂單來源的臺灣客戶轉往中國製造。重要客戶的離去對營收帶來莫大衝擊,卻也促使許玉林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展,拓展歐洲市場,以自動化生產法式料理,進軍西方主流餐廳。

2020年疫情席捲全球,隔年越南政府更施行嚴格封城,長達近半年之久。為了減少停工的營運成本,大發曾施行主管級減薪,共同挺過艱困時期。節流的同時,許玉林也想方設法開源。他看準疫情後民眾減少外出,長時間在家辦公的商機,利用大發累積的冷凍食品技術與配送通路,以O2O線上線下整合的模式,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也同步推廣自家品牌與來自臺灣的食品。

盼凝聚各商會力量 強化臺灣與亞太地區合作與交流

「大發是知識型公司,我們追求知識、分享知識,並以知識創造公司最大價值,所有利潤與股東、員工及社會分享。」延續大發經營理念,許玉林在拓展事業版圖之外,也積極參與商會活動。擔任越南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期間,他一方面憑藉以往內銷市場經營與在地企業交流的優勢,協助臺商紮根越南,串連臺越企業合作;另一方面,也彙整臺商意見,期望當地政府建立制度完善的經濟環境,以利臺商長期深耕,追求雙方共好。

「貿協在臺灣辦了很多好的展覽,當中各國的人脈,很多是與臺商企業有往來的當地企業,那為何不透過臺商會進行串接,進一步邀請更多在地企業回來呢?」七月即將接任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的許玉林,對於亞總未來目標,他期許能帶領商會往前邁進一步。透過臺灣企業展覽舉辦並集結各商會力量,邀請亞太當地相關企業參展,更藉由國際論壇討論,實際對接雙邊企業需求,進一步落實新南向政策。

「越南就像我的第二故鄉,我的故鄉臺灣有的,我也希望越南也有,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串連更有效率,兩邊一起做到共好?」許玉林懷著將人帶回臺灣,追求臺越共榮的願景,持續耕耘。(圖文來源: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