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2023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五

2023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五

港灣新聞網

一、〈用彩色的眼光看世界〉李沐恩(臺北市東新國小)

國小一年級時,李沐恩檢查發現罹患「髓母細胞瘤」的惡性腦瘤。進行開顱手術後,他陸續接受30次放射治療、5次化學治療與2次幹細胞移植。在高強度治療下,他面臨許多的後遺症,包括身材矮小、成長緩慢、後腦勺長不出頭髮、甲狀腺素偏低、大腦處理速度慢、記憶困難,這些都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造成學習困難、沒有自信。 

所幸沐恩喜歡畫畫,在開刀後身體右半邊無力的他,積極訓練左手努力習畫,也建立自信。四年級時,李沐恩通過臺北市藝術才能美術類資優學生鑑定,成為雙重殊異的學生,學校師長也幫他安排藝術指導老師進行一對一教學。

李沐恩獲選臺北市110學年度第一學期模範生,2022年獲臺北市教育關懷獎,並且於2022、2023連續兩年完成小鐵人挑戰賽,證明他努力不懈的精神。2022年底,學校為李沐恩策劃個人美展,讓他為全校同學導覽解說畫作,希望藉由他的生命故事鼓勵大家:「面對困境不要放棄希望,用彩色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二、〈與罕病共舞,點燃生命Light〉王沐晴(臺南市賢北國小)

王沐晴1歲時被醫生診斷出罹患俗稱漸凍症的遺傳性疾病,她的肌肉會隨著年齡日漸萎縮,需以輪椅代步,生活起居都需要旁人協助。但她自我要求嚴格,凡是能親力親為的事,她都盡量自己做,希望自己跟別人沒有不同。

小二時,老師發現她有語言和表演的天賦,鼓勵她參加說故事比賽並獲校內說故事比賽第一名。後來老師鼓勵她朝客家語的演說比賽發展,剛開始她不會說客語,每天反覆聆聽客語老師錄製的語音檔不斷練習。三年級時,她參加臺南市國小學生組客家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二名,此後她繼續在各項語文才藝比賽中迭獲佳績,更獲2022年臺南市小小解說員客語組第一名。

但其實練習朗讀對王沐晴而言相當艱難,因為每一次賽前都要利用課餘時間背誦8篇的客語朗讀稿,疾病更不曾放過她,由於肌肉無力造成脊椎側彎急遽加速,身體也逐漸退化。她除了每天20小時穿著密不透風的硬背架外,回家還要做脊椎側彎運動、肺功能呼吸運動和按摩,以免身體狀況急遽惡化。

當沐晴身體不舒服時,有時會想放棄練習客語朗讀,但是媽媽和老師常常鼓勵她,雖然她無法像正常的孩子一般跑跳玩耍,但是她可以善用她的語言天賦,在表演的舞台上綻放光芒,努力進取的精神,值得嘉許。

 

三、〈心之所向,未來在我〉姜可心(臺東縣岩灣國小)

小學二年級時,姜可心的爸爸因心肌梗塞去世,由新住民媽媽扛起家庭重擔,她和姊姊每天自己打理生活,幫忙料理家務,不讓媽媽有後顧之憂。

在她小二時接觸角力隊。剛開始大小傷不斷,媽媽想勸她放棄,但她卻說︰「這有比媽媽工作辛苦嗎?比起你天還沒亮就要上班,常常燙到手,這根本沒什麼!」深入練習後,她發現角力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技巧與身體強度都需要每天磨練,雖然辛苦卻很有趣。教練告訴她只有以冠軍為目標,每天認真練習才會有成就。

憑藉著天賦和努力不懈的精神,姜可心獲2022年總統盃全國角力錦標賽第二名、2023全國角力錦標賽國小組第二名,也在臺東縣故事小精靈分區賽獲得中年級組優選、新住民語文朗讀國小泰語組得到第三名,展現多才多藝的一面。

 

姜可心的積極態度,對任何需要幫助的人都會傾力相助,她總是主動又有耐心地帶領學弟妹,是角力隊上的定心丸。她不受逆境限制,自我期許,積極正向,可為表率。

 

四、〈翊起運動,泳往直前〉李翊菱(新竹市建功高中附設國中部)

李翊菱出生就被判定聽損,必須配戴助聽器,滿1歲之後,父母親陪伴她,每週2次到臺北進行早療課程,並且帶她參加親子活動,增加人際互動和生活經驗,也讓她學習打擊樂培養聽能。

進入小學後,她持續學習畫畫、音樂、游泳等才藝,其中最喜歡游泳,但下水前她必須摘下助聽器,導致聽不清楚教練的指令,所以她的出發時間總是比其他人慢一拍。幸而在教練耐心的指導下,她逐日進步,透過比賽驗收學習成果,提升自我能力和信心。

進入國中,李翊菱為接受正式游泳選手訓練,由苗栗跨區至新竹就學,堅持每天早上5點出門參加泳隊訓練,獲選「達福林匹克潛力新秀」,目前正接受國家隊培訓中。

此外,李翊菱在各項才藝的表現也很優秀,2022年獲得全國聽障西洋棋錦標賽女子組第一名、全國聽障國語文競賽一般學校國中組特優、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新竹市初賽水墨畫類第二名。她在成長過程中雖歷經各種挫折,但她努力不懈,在語文、繪畫、運動、藝術皆有成就,並將獎金捐贈聽損協會及相關公益團體,努力向上,足堪楷模。

 

五、〈突破逆境「朝夢想啟航」創造新人生〉姚宥米(苗栗縣照南國中)

姚宥米是29週出生的早產兒,因為腦性麻痺影響運動神經,歷經5次下肢髖關節和膝蓋手術,仍須以腦麻競速車輔助才能行走。4歲時又因為肺炎,裝葉克膜在加護病房住了1個月,才從鬼門關前回來。

為了訓練她的肺活量,父親在她8歲時想出「走訪『千』小學—全台『百』里挑戰」計畫,陪她以助行器走訪全臺小學,增廣見聞並增強復健;11歲時,更鼓勵她用腦麻競速車參加人生第一場3公里路跑。不凡的毅力讓她在2020年獲得總統教育獎肯定,今年更是二度獲獎。

她希望鼓勵更多身障兒童走出戶外,2020年參加泳渡日月潭活動,游完全程共3.5小時;她還加入「新竹小光芒」棒球隊,參與「LLB挑戰者盃身障兒童公益棒球賽」;並取得田賽「Club Throw」F32分級,今年初啼試聲還在學生組與社會組拿到第一名,且更積極參與全臺各路跑活動,至今已完成20多場,也從3公里擴展到6公里。她也因此愛上了運動,開始朝運動員發展,去年以亞洲第一位選手的身分拿下丹麥世界腦麻競速車國際盃3面金牌,還受邀賽前英文採訪;今年還要再赴丹麥參加7月19日起為期8天的Frame Running腦麻競速車比賽與訓練,力拼能有機會代表中華臺北參與12月在泰國呵叻舉辦的World Abilitysport(原IWAS)賽事。

此外,她和爸爸走入校園,用自身經歷宣導生命教育,還與弟弟、妹妹合組「米米太鼓」,多次受邀在活動中表演。2021年,在家人徒步陪伴下展開電輪環島,沿途體會到身障者的不便之處,於是她決定為身障者發聲,獲選為地方及中央兒少權益諮詢代表,展現旺盛生命力的優良品德,值得表揚。

 

六、〈勇敢追夢的一盞明燈〉楊明燈(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

罹患唐氏症的楊明燈是俗稱的唐寶寶,在母親的陪伴下,從8個月開始進行早療課程,小學開始接觸運動,滾球、直排輪、扯鈴、游泳、水上芭蕾都是他的強項。因為肌肉張力低、平衡感差,練習時經常跌倒,大小傷口遍布全身,但他總能擦乾眼淚與汗水,重新站起來。

縱然楊明燈有中度智能障礙,但他每天一筆一劃描紅識字,朗讀《孝經》、《論語》,克服口齒不清晰的先天限制,現在不但能背誦經典、閱讀繪本,還能書寫。

楊明燈的個性熱情活潑、愛好表演,他是校內啦啦隊和民族舞團的台柱,更連續兩年獲彰化縣學生舞蹈比賽乙組民俗舞第一名、2010年臺灣中南區啦啦隊比賽優等獎。他也具有苗栗縣街頭藝人資格,表演項目包括演奏葫蘆絲、陶笛吹奏及扯鈴。

在學校課堂上,楊明燈常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還擔任小老師,樂於助人,堪稱是班上的模範生;在校外,楊明燈是唐寶寶大禮樂團的成員,曾獲2022年全國心智障礙者才藝大賽音樂表演成人團體組第二名,常與樂團參加公益演出;他也是水上芭蕾舞協會身障運動員,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及競賽。

楊明燈時時牢記媽媽所說,因為先天比別人弱,所以要更加努力的學習,讓自己「聚小小燈火成閃耀生命的燈塔」,發揮所長,激勵他人,回饋社會。

 

七、〈逆境中自主學習〉賴嘉騏(國立嘉義高商職校)

賴嘉騏的母親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由母親在工廠的微薄薪水維持全家生計,家境清寒。小學五年級時,母親不幸因病過世,但他沒有放棄自己,他通過數理資優檢定,小學畢業的成績為全校第二名。

賴嘉騏的父親卻沾染上惡習,後來,因家庭影響他一度罹患社交恐懼症和中度憂鬱症,甚至無法入班上學,然而他接受輔導的過程中,看到許多不同經歷的人所處的困境,因此轉念,開始積極自助助人。

高中時期,他加入校內仁愛社,擔任班長且積極投入志工服務,到醫院照顧自閉症兒童,並在國語文及文學獎項、數位自主學習、科學創意表達、地科能力等競賽表現優異,2022年更獲頒同濟會全國十大傑出青少年殊榮。在賴嘉騏的努力下,父親也藉由與諮商師晤談和勒戒逐漸改善狀況。然而,不久後父親突然中風,家庭經濟再次陷入困境。他也主動參與陽明交大人才培育計畫,透過優異的成績申請獎學金來支付學費,他的人生旅程雖屢屢陷入低谷,卻從不停止學習,樂於助人,足堪典範。

 

八、〈我和世界沒有不同〉方振宇(國立體育大學)     

方振宇因出生時難產導致左手臂神經叢損傷,左手幾乎喪失功能,從小就不斷開刀、復健,媽媽辭掉工作照顧他,在復健過程中接觸到羽毛球,雖然因為左手肌肉萎縮,大大降低了身體的平衡感,但他秉持著對羽球的熱愛克服困難,並立志站上羽球比賽的最高殿堂。

高中時,他選擇就讀羽球名校,跟一般選手共同接受正規訓練,有時他會因為身體的缺陷被瞧不起,但他將輕視化為動力,終於突破身體限制,成為臺灣史上首位站上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羽球場上的選手,並在2020東京帕運奪得第四名,2023年西班牙托雷多帕拉羽球國際賽獲亞軍。

即使面對異樣眼光讓他曾經恐懼,他仍相信他和其他人沒有不同;縱使曾經在賽場上挫敗,他仍堅信夢想終會實現。同時他熱心公益,不僅擔任心路基金會大使,且在臺師大的輔導下,擔任體育署身心障礙運動典範選手,鼓勵身心障礙者從事體育活動。他努力不懈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正向態度,令人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