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部蘆筍組合計量機 促進蘆筍產業發展
【記者陳芝蓮/台南報導】 目前臺灣綠蘆筍生產面積僅約575公頃,以露天栽培為主,近年來為因應異常氣候及強降雨天候,設施蘆筍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目前設施栽培面積估計約30公頃,主要集中在臺南市將軍區。因蘆筍品質穩定深受國內消費者青睞,將軍區農會更與農民契作,讓蘆筍價格持續穩定,吸引不少農民改耕蘆筍。為了提高分級包裝產能,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將軍區農會自國外引進全台第一台蘆筍組合計量機,並為讓農友了解蘆筍組合計量機之機械操作模式及省工效益,於昨(10)日上午10時30分在將軍區農會舉辦示範觀摩會,農友及業者參加踴躍。
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蘆筍栽培過程需仰賴大量人力,透過機械替代人力為蘆筍產業發展重要之推力,106年已輔導將軍區農會自日本引進「蘆筍選別機」,以提升蘆筍分級作業效率。現為能更積極拓展蘆筍通路,配合各銷售通路定規、定量之客製結束需求,本(108)年度再度輔導該會自日本引進「蘆筍組合計量機」。將軍區農會表示,本年度供應各銷售通路計量結束供貨量約3萬2500公斤,供貨條件須以200公克等規格結束,現以人力作業需配置3人,每人每小時約可處理180束,若以機械取代人工每小時約可處理1200束,提升5倍作業效率,且結束過程中蘆筍耗損率由5%降為2%,大幅節省計量結束作業時間與成本,極具省工效益,也能促進國內蘆筍產業發展。
農糧署為紓緩農業缺工問題,自105年起輔導實際從事農業生產之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及產業團體引進適用農糧產業、符合農耕需求且國內無產製之國外商品化農機設備,並經農糧署邀集試驗改良場(所)、學者專家及相關產業團體等組成之審查小組審查評估確有省工效益者,則同意補助其農機具價格三分之二,最高每台補助600萬元。後續更藉由舉辦實地示範觀摩會,示範農機操作,予以推廣。南區分署強調透過省工計畫引進農機可解決產業當前所需,促進農糧產業機械化作業,提升農耕效率,協助紓解國內農業勞動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