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起歐亞水獺路殺事件!金門水獺繁殖季請民眾行車減速慢行
記者呂蘋恩 / 金門報導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3月21日晚間8時接獲通報,民眾於晚間7時59分行經金寧鄉寧湖路時發現有一隻歐亞水獺倒臥馬路旁,協會立即通報金門縣政府,經縣府人員確認該水獺已經無生命跡象,在紀錄案發現場四周環境資訊後,隨即送往金門縣野生動物救傷站進行初步勘驗,判斷該水獺個體為車輛撞擊死亡,而這起已是近期金門第二起水獺路殺事件。
▲第一例水獺路殺,今年3月3日清晨5時許於環島北路二段發現死亡水獺1隻(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第一起路殺案件發生於本月3日,在環島北路二段水獺遭到機車撞擊後死亡,屬成年雄性個體,因即時通報處理,該例水獺已送交臺北市立動物園採集新鮮精子保存,供瀕危水獺族群保存生機。
本次案例水獺個體經初步檢驗,頭尾長約75公分,體重約2.1公斤,為雌性水獺幼獸,頭部遭受撞擊且變形,後續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一步解剖檢查,檢測是否有其他組織病理、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或異常情形。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說明,每年9月至隔年3月為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活躍高峰期,特別在環島北路三段、太湖周圍路段、瓊安路、瓊徑路、瓊義路、高陽路、金沙水庫及榮湖周邊及雙鯉湖、慈湖周邊都常有水獺活動,研究團隊的監測資料也發現多有水獺家族群體出沒。近期金門地區因汛期來臨前準備,多處湖庫或農塘正進行浚深工程作業,在繁殖季節及棲地壓縮的相互作用下,水獺容易因為領域競爭或尋找食物等目的而四處移動,尤其在傍晚後至清晨前水獺的活動均較為頻繁,此時較容易發生路殺等意外事件,徒增憾事。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長張瑞心表示,過去在台灣本島也有零星的水獺發現紀錄,但目前僅存於金門,數量少於200隻,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近年來縣府委託專業團隊執行水獺生活動態監測作業,針對早期過高或過陡的人工攔截水設施及不友善水域棲地環境等逐步執行改善。除加強設置水獺友善階梯、生態廊道、導引網、告示牌、車燈反射器及減速線等設施,亦強化遊蕩犬貓捕捉及水芙蓉、布袋蓮清除作業,並與在地社區合作共同巡守,維護水獺的生存環境。近年更設立獺足金門YouTube頻道及公民科學回報平台,透過影像資訊傳遞及結合民間力量,讓更多人瞭解水獺保育議題,維繫金門地區歐亞水獺的族群穩定。
回顧111年間並未發生任何水獺路殺事件,但很遺憾本月已陸續發生2起水獺因意外死亡,金門縣政府將彙集專家學者與地方意見,共同檢討並釐清路殺可能造成原因,強化機關單位間橫向聯繫,並持續改善水獺棲地環境,評估以生態廊道、警示器、或加設施工圍籬等相關導引友善設施來增加水域棲地的連通性,以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強調將於近期啟動水獺生態給付機制,民眾如有發現傷病或死亡之水獺個體,並通報1999、金門縣政府及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前往救援或處理,經確認不是蓄意傷害捕捉行為,即核發通報獎勵金。每隻傷病或死亡水獺個體都能提供許多寶貴資訊,以協助相關單位改善棲地環境,並排除歐亞水獺族群及野生動物的危害因素。民眾如需要水獺相關資訊,請拜訪下列網站。
「獺足金門」公民科學回報平台:https://otter.tbn.org.tw/
「獺足金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lutraland-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