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國內首座光儲合一!南鹽光電場點燃綠電「雙能」引擎

國內首座光儲合一!南鹽光電場點燃綠電「雙能」引擎

生活中心 / 綜合報導

國發會於2022年3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其中2050年我國再生能源占比要拉高至60%-70%,其中再生能源主力的太陽光電裝置目標容量要占40GW-80GW、離岸風電也有40GW-55GW。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11月6日至18日於埃及夏姆錫克(Sharm El-Sheikh)展開,其中有關淨零碳排的要求為全球關注重點,而臺灣做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正以積極的行動力迎向國際淨零風潮。

為達成能源轉型的重大目標,發展綠能從中央到地方全力衝刺太陽光電發展。例如2022年8月,太陽光電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達到555萬瓩,占了當下負載約15%,幾乎接近當時核能機組發電量的2倍,甚至超過大潭、興達、臺中電廠等火力電廠的整廠裝置容量。而今年春節,因工廠、商業用電減少用電負載僅1,750萬瓩,當時,再生能源更為發電助力,風力與太陽光電加起來約600萬瓩,故年假期間風光滲透率達3成以上。

為讓每一度綠能效益極大化,在擁有一年平均日照長達2,821個小時的南臺灣,將長日照的特色結合閒置空間架設太陽光電,以臺南七股區與將軍區的「鹽田太陽光電場」(簡稱:南鹽光)為例,就整合了214公頃的閒置鹽灘地,並配合當地滯洪與排水需求,採用架高方式設置的地面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達到150MW(百萬瓦),平均每年可發出2億度電,相當於近5萬戶家庭1年用電。

▲南鹽光建置儲能系統容量為20MW達2萬度,等同4萬個家庭用戶1小時用電。(圖/經濟部能源局提供)

南鹽光在建置規劃時,便導入生態共存理念,主動保留超過60公頃土地,規劃綠帶及鳥類棲地空間,並設置步道及景觀平台等設施。現場址內棲息有大白鷺、小白鷺、高蹺鴴、太平洋金斑鴴、青足鷸、鷹斑鷸、長趾濱鷸等近10種鳥類,近年冬季更有國寶黑面琵鷺現蹤覓食,證明發展綠能可兼顧生態及在地環境發展,營造生態共融。

南鹽光除了呼應在地環境人文外,台電公司更首度結合光電場域,於場址旁建置裝置容量20MW(百萬瓦)儲能系統,總儲電量達2萬度,可將電能儲存後供台電公司緊急調度,提升電網韌性,助力再生能源擴大發展,該案場已於今年1月6日正式啟用。

隨著國際淨零排放的轉型腳步加快,再生能源不只是全球熱門議題,更是各國兼顧永續環境與創造綠能商機,促進經濟成長的新動能。而臺灣以出口貿易為導向,位處全球重要綠色供應鏈,因應全球RE100的綠色產業需求,綠電已成為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發展綠電成為中央到地方邁向永續共榮的共識之一。

南鹽光不僅是全臺首座同時設置太陽光電與儲能系統之場域,從發電、能源管理應用到環境生態教育,更發揮完善的綠電循環概念,共同追求永續循環,為綠能生態共存的典範。 (經濟部能源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