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推動鋼化聯產 帶動產業碳循環轉型 – 中鋼攜手工研院建立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
【記者夏太育/高雄報導】經濟部於今(2日)宣布,國內首次結合鋼鐵業及化工業的碳捕捉再利用「跨業合作」計畫有成!中鋼投資2億元建置全臺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結合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之碳捕捉再利用技術,進行碳循環再利用的技術驗證,預估年減碳量4,900噸。未來中鋼規劃將與化工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展開「示範工場」計畫驗證商業模式,成功後將共同成立碳循環經濟園區,預估年減碳量更可望達290萬噸,相當於7,4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納量,實踐「不只減碳,還要發展碳利用」之目標,開創綠色產業鏈新商機。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表示,全球已超過130 個國家宣示淨零碳排目標,各國或區域經濟體將實施碳關稅制約碳排放,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臺灣的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政府已規劃「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方向,並將輔以「12 項關鍵戰略」制訂行動計畫,以落實淨零轉型。實現淨零艱難任務,需要產、學、研各界與政府攜手努力,並採取「先大後小」、「以大帶小」的模式推動。「鋼化聯產」先導工場落成,展現國內強大的減碳企圖心與行動力,不僅寫下鋼鐵業及化工業兩大產業合作減碳的新篇章,更加速我國淨零轉型工作,邁向2050淨零願景。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指出,中鋼公司面對產業環境巨大變化、國際貿易競爭等嚴峻挑戰,已結合「高值化精緻鋼廠」及「發展綠能產業」經營發展雙主軸,重新淬鍊出「智慧創新、綠能減碳、價值共創,成為永續成長的卓越企業」之新願景,「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的建置正與中鋼新願景相互呼應。中鋼公司特別感謝經濟部對「鋼化聯產」計畫的支持與協助,以及工研院先進技術的大力加持,後續將和石化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展開「示範工場」規劃,驅動臺灣產業「淨零轉型」工作加速前進,打造嶄新的碳資源整合供應鏈。
翁朝棟董事長進一步說明,「鋼化聯產」是中鋼公司邁向2050 碳中和的重要關鍵路徑之一,鋼化聯產將以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為建立「實驗室及先導工場」,結合工研院技術進行合成化學品的應用技術研發及驗證;第二階段將攜手化工業夥伴建起可實際商業化生產化學品的「示範工場」,期盼每年可以達到實質降減排碳24萬公噸;第三階段,期望在國家減碳策略的推進下,共同來促成「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攜手各業夥伴建立起碳循環產業聚落,年減碳量預計可達到290萬噸。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2050 淨零排放是一項跨世代、領域及產業之轉型工程,對未來30年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高雄在發展鋼化聯產具有地利優勢,擁有鋼鐵及化工產業聚落,因此拓展「碳資源」整合更能發揮優勢效果。工研院很高興有機會在中鋼與化工產業區域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與中鋼合作「鋼化聯產」,共同推動「碳循環再利用」關鍵技術發展,協助產業達到無痛低碳生產,攜手建立跨產業的鋼化聯產新合作模式,擴大區域能資源整合範疇,創造新產值。工研院未來將持續應用技術與服務,提供全方位的減碳解決方案。
長春石化總裁林書鴻表示,台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在半導體製程中有許多高精密製程,是需要用到高純度的濕式化學品,若要打進台積電五奈米、甚至三奈米、二奈米的供應鏈,化學材料純度必須達到PPT(兆分之一)等級的高標準,長春技術已可達到半導體製程上的嚴格要求,更成為臺灣半導體最堅實的後盾。目前全球都在積極節能減碳,長春公司三年前就開始研究減碳技術,而長春營運超過12年的醋酸廠一年就可以吃掉12萬噸的CO2,是臺灣獨創的技術。加上中鋼本身有很多建廠經驗,工研院則有很多技術與人才支持,若能透過鋼化聯產的合作與搭配,相信未來對臺灣社會淨零減碳能做出更多貢獻。政府現在積極推動綠電或太陽能等潔淨能源,但同時也面臨臺灣土地缺乏的困境,林書鴻總裁也呼籲政府,對企業來說,鋼化聯產也面臨相同問題。長春擁有許多寶貴的技術與經驗,期望政府能大力支持鋼化聯產合作計劃。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這次工研院與中鋼共同驗證的三項技術,包括(1)二氧化碳捕獲純化系統、(2)自主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系統、(3)電解水產氫系統。透過「二氧化碳捕獲純化系統」將中鋼製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捕捉下來,之後加以分離、純化;再透過「自主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系統」及「電解水產氫系統」,製成如甲醇、甲烷等綠色化學品來成為下游化工廠低碳化學品的基礎原料,取代化工原料必須由國外輸入的作法,提升成本競爭力,助臺灣邁向淨零永續新未來。
 &
這篇文章 經濟部推動鋼化聯產 帶動產業碳循環轉型 – 中鋼攜手工研院建立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 最早出現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