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探究「柬埔寨現象」 台灣年輕人何去何從呢?

0

▼國民黨屏東縣長參選人蘇清泉。(圖/記者范家豪)

探究「柬埔寨現象」 台灣年輕人何去何從呢?

▼國民黨屏東縣長參選人蘇清泉。(圖/記者范家豪)

【屏東時報/專欄報導】 最近台灣社會在熱烈討論與關注,為何台灣的年輕人,包括屏東偏鄉的原住民,前仆後繼地被騙去柬埔寨,相信去哪裡工作有10萬或15萬台幣的月薪,無疑是對台灣政府之一大諷刺。台灣長期的勞工「低薪是國恥」,是「柬埔寨現象」的深層主因。台灣長期的勞工的低薪,已二十多年了,但歷屆政府根本不在乎,因為政府大官們坐擁高薪,不知民間疾苦,「低薪是國恥」,現已變成了「低薪是國難!」。近年來,台灣除了低薪之外,高失業率、高物價與高房價,更是台灣人民的高痛苦指數。台灣的年輕人如何安居樂業,又何去何從呢?

民進黨在屏東縣執政25年之久了,人口總數連續二十年遞減,已低於八十萬人口數,且流失的人口日益增加。如今,屏東縣勞工平均三個,就有一個是遠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低薪族。屏東縣家庭一年平均每戶所得為81.6萬元,是台灣各縣市的末段班,可謂是貧窮的縣份。這些問題反映了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嚴重,偏鄉小學接連廢校,北漂問題亦持續惡化。屏東縣近二十多年來,並無重大之建設,亦無重大之招商投資進駐,所以低薪與高失業率的問題,久未解決。沒有理想的工作機會與薪資,才會被騙去柬埔寨!所以,這些問題連帶影響在地年輕人願意留在屏東家鄉打拼與安居樂業。由「柬埔寨現象」來探究屏東之問題, 其實亦是整體台灣社會之一個縮影。

我曾經訪問新加坡,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新加坡幣2500元,相當於台幣7萬元以上。新加坡人口僅547萬人,面積僅64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小的國家之一。屏東縣的面積是新加坡的4.3倍,為何今天新加坡富裕,然而屏東的勞工與家戶所得則是全台灣的吊車尾呢?我多年前去南韓首爾,在一家藥妝店,與一位店員聊天,他才大學畢業三年,月薪約2千7百美元,相當於台幣8萬元,雖然南韓物價較高,但是扣除生活所需,年輕的工作族群可支配的存款應不少。許多台灣2萬多月薪的年輕人,都已成為「月光族」了,想要結婚生子,甚至購屋成家,幾乎難如登天。今天,一般年輕人或年輕的夫婦想要在台北市或新北市購屋,可能永遠只能在夢裡幻想吧!

看看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住者有其屋」政策。新加坡僅640平方公里,有5百萬多人口,地小人稠,但卻有著全球第一的住宅自有率,新加坡人只要存5年薪水,就有機會買房。因為新加坡力行公共房屋政策,有80%的人住在所謂的國宅裡,每一年,政府都會出售新一批預售組屋,主要銷售給首次購屋者,以夫婦優先。每戶皆為99年的租賃權,並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但成功申請者必須等上3至4年,房屋才會建造完成。新的3房組屋,平均價格約30萬新幣(約664.7萬台幣)。獲得政府首次購屋補助的人,最多可獲得7.5萬新幣(約166萬台幣)的補助,亦即政府補助房價約四分之一。新加坡國宅房價低廉,因為「只賣地上租賃權權」,土地是屬於國家的。新加坡「住者有其屋」的政策,如果能成功移植到台灣來,哪麼台灣的年輕人可以負擔較少,將會有八成的年輕人會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是安居樂業的最重要之基礎。如果年輕人沒有能力購買房子,年輕人就沒有未來,也是台灣的國恥呀!

我曾經在南韓首爾參加一場「新創事業國際研討會」,有15位南韓年輕的創業家來分享,讓我驚訝的是:(1) 他們平均年齡約25~35歲 (2) 他們每一位英語流利,接受來自全球企業家或創投者的提問,都能對答如流 (3) 他們平均創業歷史約在2~3年之間 (4) 他們創業資金從數千美元,到數百萬美元,有股東集資,有銀行貸款,也有來自政府的補助 (5) 他們創業公司的型態有:網路學習英文軟體,智慧型健康檢測服務系統,全球B2B, O2O平台,小學教室快樂學習系統,軟體資訊管理系統,RFID應用軟體,智慧型居家機器人平台,雲端3D列印軟體,線上遊戲軟體設計與開發,全球聽障人士聽力醫療器材…等(6) 他們從創業至今,短短幾年,規模雖小,然而都已成為新創的國際企業,有國際的行銷與市場,也有國際策略合作的伙伴 (7) 每一位年輕的創業家在簡報中,都不約而同的談到:Global Expansion (全球拓展)及Future Strategy(未來發展策略),展現南韓年輕人進軍全球市場的強烈企圖心。南韓年輕的創業家的特點,在台灣現在的25~35歲的年輕人身上,幾乎是很難找得到的。

被騙去柬埔寨的三百多位台灣年輕人,我相信朝野都在努力地去營救他們回來台灣。他們返台之後,除了政府要積極輔導他們職訓,培養技術專長,考取相關證照,並介紹他們找尋適當之工作之外,我更希望政府要投入更大之資源,輔導並協助更多台灣的年輕人去創業,將產品行銷至國內與國際市場,讓台灣的年輕人可以走向國際。與其長期忍受低薪,不如努力去創業,讓自己去創造更大之附加價值。探究「柬埔寨現象」,我們學習到了什麼教訓與啟示嗎? 〈文章來源:蘇清泉、醫學博士、國民黨屏東縣長參選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