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同村共養 我們都是一家人

▼清泉要分享「同村共養」的原住民部落傳統。(圖/蘇清泉服務處)

▼清泉要分享「同村共養」的原住民部落傳統。(圖/蘇清泉服務處)

【記者范家豪/專欄報導】 您對原住民的印象是什麼?歌聲嘹亮!運動好手!樂觀無憂!。清泉要分享「同村共養」的原住民部落傳統,照顧養育孩子是整個部落的責任。一位原住民好友就跟我説過,小時候,父母到山裡去種植果樹,常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但自己從來沒餓過,因為部落裡的成年女性都是他的Ina(媽媽)。

▲「同村共養,社區互助」的照顧模式。(圖/蘇清泉服務處)

這些Ina們只要看他一個人在部落裡趴趴走,到了用餐時間,這個Ina要他進去吃山芋、甘藷;另一個Ina叫他進去吃小米飯配野菜,山豬肉,他的父母也不擔心他沒人照顧,這不就是「囡仔做伙晟」嗎?

「同村共養,社區互助」的照顧模式,是讓年輕父母可以放心去拚的關鍵,這正是清泉想落實的幼兒照顧願景-「囡仔做伙晟」。

▲「燈啊厝」正慢慢地消失中。(圖/雪芳#提供)

憶~「燈仔厝」初上時

記得小時候只要農曆七月一到,整條路上的家家戶戶門口都會掛起「燈啊厝」!看著家中的大人們,在傍晚時分拿香對著「燈啊厝」拜拜,然後把燈點起來。心中好奇著為什麼要這樣做?就不經意的開口說出:「這是咧衝啥米啊?為啥米要弄這個?」臉上也不自覺地掛著調皮的笑容,這時家中大人馬上制止:「討皮疼啊!不要亂說話!」直到進到家中,大人們終於跟我解釋説:「那是在為好兄弟照路,燈啊厝就等於是他們的路燈⋯」,聽完後,自己似懂非懂的「喔」了一聲。

説實在話,小時候對於整條路上的「燈啊厝」,難免覺得魅影幢幢,而家裡的廁所偏偏在屋外,晚上要上個廁所,總要拜託哥哥陪著我,有時哥哥還跟我敲詐,要我給他史豔文的「尪仔標」,我當然只能屈服啦!

「燈啊厝」隨著時代而改變,從小心翼翼地點油燈,到「啪一聲」的燈泡「燈仔厝」,漸漸地長大之後,這個農曆七月的傳統「燈仔厝」,正慢慢地消失中。

這是小時候,家裡的大人告訴我的事,如果朋友們知道燈仔厝的其他名稱跟故事,歡迎留言來跟大家分享。#屏東出頭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