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鄉生活污水處理最後一哩路 大福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開工
【記者范家豪/琉球報導】 屏東縣琉球鄉觀光蓬勃發展,帶動周邊許多產業,屏東縣政府為提升鄰近海域水體環境,自106年起陸續啟用琉球鄉老人會館、中福、上福等三處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後,效果顯著,今(4)日於大福碼頭舉行「大福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動土典禮,縣府表示,最後一塊拼圖完工後,琉球4座聚落式污水處理廠,每日總污水處理量可達到3,580公噸,約可處理全島近90%的生活廢污水,除能有效提升污水處理效率外,更可作為其他離島地區污水處理之典範。
活動現場由縣長潘孟安主持祝禱儀式,立委周春米和各級民意代表齊聚一堂,除祈求工程順利及人員平安外,也期盼完工後的琉球鄉除結合地景創造綠色友善休憩空間外,更是兼具污水處理新地標,並持續維持琉球乾淨的海洋生態及觀光永續發展。
縣長潘孟安表示,琉球鄉是本縣主要的觀光遊憩景點,過去琉球的汙水都是直接流入大海,但因地形限制,無法興建大型污水下水道系統,必須因地制宜,採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縣府為提供當地民眾更佳的海域水質條件,於5年前分別啟用老人會館、中福、上福等三處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長期觀察下來,污染削減能力卓越,因此積極推動設置第四座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完工可將污水處理率提升至約90%,給當地居民及遊客更好的環境品質。
潘縣長指出,大福漁港北側建置汙水處理設施,因污染源分布零散,生活廢污水利用既有雨污水系統進行截流後,以管線方式輸送至污水處理設施內,進一步截流生活污水作現地處理過濾後再排入既有溝渠,處理後的放流水可符合地面水體分類水質標準,大幅降低大福村鄰近海域的污染負荷,既能提升琉球鄉周邊水域條件,也能給當地居民及遊客更好的環境品質。
環境保護局表示,本次大福漁港汙水處理設施,設計日處理量為1,300公噸(1,300CMD),處理流程包括沉砂除油、調勻、好氧曝氣、沉砂後再放流,其中生化需氧量(BOD)削減量每月約2,100kg、懸浮固體物(SS)削減量每月約1,600kg及氨氮(NH3-N)削減量每月約940kg。
環保局說,大福聚落式污水處理設施設置完工後,除可有效提升水體環境外,為兼顧當地景及環境,結構體外牆將彩繪呈現,相關設施也會經由加蓋、設置綠帶等方式降低臭味等對鄰近區域的影響,最後經由適當綠美化,同時達到改善海域環境生態,及提升民眾水資源保護觀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