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基專欄 : 藝術文化的高雄新章
(圖說 : 高雄藝術博覽會是臺灣當代藝術向國際敞開大門的重要平台,展覽期間總是引起極大熱潮。但短短四天展期加上展板型態的小展區,很難讓觀眾充分領略藝術家的精彩。 (攝影/陸銘澤)(圖片/薛兆基提供)
文/ 市政帶路雞/南主角雜誌社 薛兆基 社長
薛兆基專欄 : 藝術文化的高雄新章
2015年草間彌生亞洲巡迴展首站來到高雄美術館,第二個月就突破10萬參觀人次,全臺掀起「圓點熱潮」,相關文創商品也造成搶購。距離2015年已將近十年了,她的熱度從未消退。
國際上很多當代藝術家擁有很多跨國粉迷,但在臺灣,市立美術館皆以展出在地藝術家作品為主,國外的當代藝術家幾乎沒有機會在臺灣官方美術館正式展出。像草間彌生這樣巨星般身分的人,難得透過特展方式亮相,幾十年才能見上一眼。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高雄被汙名化為文化沙漠,沒想到這幾年的演唱會經濟及文化,把高雄市推上一個高峰,透過軟實力翻轉高雄,這是過去沒有的事情。如果,高雄能建構一座國際當代藝術館,將可吸納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來臺展出,發酵出各種可能性的效益。
近來臺灣各地興起建置美術館的風潮,新北市、桃園市及台中市不落人後,就幅員遼闊的角度而言,高雄市成立一座專司收藏當代藝術作品的「國際當代美術館」,應該不是問題;透過美術館生態,帶來全新的面向及契機,很有機會在形塑演唱會經濟後,透過當代藝術經濟創新另一波的文化高潮。
制定這樣的定位很重要,一座高雄「國際當代美術館」,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到高雄市參展或作品被收藏;或者,也可經由專業的公聽會,尋求民間資源進行建置,參考BOT方式,讓真正的經營團隊進駐。專業策展人陸銘澤日前接受《南主角》專訪時表示,富邦美術館的成立,也直接說明民間充沛的藝術能量,一旦跳離公部門及法人型態的僵化與限制,在藝術市場上總有驚人的價格翻轉,一座會賺錢的美術館,誰說不可行呢!
高雄市目前藝術市場活躍程度,確實距離臺北、臺中、臺南還有一段差距。主政者若能跳脫以往思維,和國際各大美術館接軌,典藏品以再購入新藏品的條件下進行轉售,不但可活化臺灣美術館經營模式,甚至擁有世紀大作,吸引各地觀光客前來,帶動藝術旅遊觀光經濟。
陸銘澤指出,有很多國外的美術館及畫廊業者好奇,臺灣竟然沒有一間專門展出國外當代藝術家為主,或編列預算收藏國外當代藝術家作品的美術館;現有私人的,大概以奇美博物館基於教育目的,收藏各時期屬於現代藝術的作品。公部門旗下的美術館,往往標榜建置地方美術史,限於「公立身分」,還要在議員監督的典藏預算下,充其量大概只能收購國內藝術家作品。
因此,就有不少專家建議,高雄若能搶得先機,自然有機會成為臺灣當代藝術重鎮,其所引發的蝴蝶效益,包括提出藝術專區,吸引世界各地藍籌級畫廊進駐,各地藏家前來參訪,讓世界級藝術家有機會來高雄旅行甚至創作,順勢也帶動臺灣藝術家的國際知名度,讓高雄在世界藝術地位大為翻轉。
可預見「國際當代美術館」提供一個交流和互動平台,不僅可以促進藝術與文化的發展、振興經濟、提升城市形象、促進教育和研究、促進社會包容和融合,吸引更多投資和人才,並使城市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