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屏東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由陳耀昌醫師精彩演講拉開序幕

▼與會者大合照。(圖/記者張秀絹)

【記者張秀娟/屏東報導】 「2020年第七屆屏東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地全球化的新視域」30日在屏東大學登場,邀請公視旗艦歷史大劇「斯卡羅」原著小說《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演講,講題「由全球化新視野來『重視』屏東歷史、文化及旅遊」,分享多年來致力於田野調查所建構的屏東史觀,陳耀昌強調,「原住民的台灣史是從屏東開始」,除藉由原住民觀點來補足台灣史的不足,更期盼地方政府能結合歷史文化來推展旅遊。

▲陳耀昌醫師專題演講。(圖/記者張秀絹)

此次研討會主題在於從屏東文學出發,進行屏東與跨國地方文學的切磋交流,期能閎觀全球地方文學研究的現況,藉此讓屏東文學的特質被世界看見,並開展未來研究的新視域,出席的貴賓除了屏大師長外,還包括國立台灣文學館蘇碩斌館長屏東縣文化處吳明榮處長、來自多所大學校院的論文發表者,以及關注屏東文學的各界人士。

蘇碩斌館長盛讚,屏東有多元族群的互動,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驕傲,近年來更行銷到全台灣,相信屏東文學未來能有更好的發展;吳明榮處長很感謝屏東大學長期的支持,甚至把「屏東學」列為全校新生必修,為屏東文學打下很好的基礎,文化處也致力於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呈現屏東文學的豐富底蘊。

▲蘇碩斌館長致詞。(圖/記者張秀絹)

古源光校長致詞說,屏東大學從2011年開始舉辦屏東文學研討會,文學是3D的,可以貫穿古今和南北,各種創作體裁不僅傳承歷史,而且表達作家內心的想法,甚至是跨域的結合,屏東大學做為地方的最高學府,未來在推動屏東學或屏東文學上,會繼續努力,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屏大古源光校長致詞。(圖/記者張秀絹)

人文社會學院簡光明院長指出,屏東大學有十個系所投入屏東學的研究,其中又以社會發展學系及中國語文學系著力最多,中文系目前正著手編撰屏東文學史。近年來屏東文學史最精彩的,便是陳耀昌醫師的三本大作,以原住民的觀點來補台灣歷史的不足,藉由陳醫師的著作及精彩的演講,「重新審視」屏東歷史、文化及旅遊,進而讓大家更加「重視」

▲簡光明院長致詞。(圖/記者張秀絹)

陳耀昌醫師於2012完成第一本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就入圍台灣文學獎、2013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16年又出版長篇小說《傀儡花》,榮獲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2017年及2019年接續完成《獅頭花》及《苦楝花Bangas》,完成了花系列三部曲,小說內容圍繞在恆春半島,並延伸到花東。

▲陳耀昌醫師接受訪問。(圖/記者張秀絹)

公視歷史大劇「斯卡羅」便是改編自陳耀昌的《傀儡花》一書,故事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為主題,描述瑯嶠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Tou-ke-tok)和法裔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簽訂「南岬之盟」的歷史事件。

陳耀昌醫師從原住民的觀點,分別以羅妹號事件「抗美」、牡丹社事件「抗日」,以及獅頭社事件「抗清」,來補足台灣歷史的不足,呈現台灣是多族群、多元文化的社會,「漢人的台灣史從台南開始,原住民的台灣史從屏東開始」。

受過嚴謹醫學訓練並擁有數十年臨床經驗的陳耀昌醫師認為,寫小說和學醫行醫一樣,凡事要講究證據,而且要實習,他從很多的國外文獻找到相關的史料,而且實地進行田野調查,過程中好像有「祖靈在帶路」,讓他能抽絲剝繭、順藤摸瓜,以小說的形式重建歷史故事。

陳醫師強調,影響台灣歷史的兩次船難都發生在屏東,除了1867年羅妹號事件外,另一個就是1871年的琉球漂民事件,以及後續引發的1874年牡丹社事件,如果以全球的觀點來看台灣史,前者是排灣族第一次拒外戰爭(也是第一次恆春半島戰爭),後者是排灣族的第二次拒外戰爭(也是第二次恆春半島戰爭)。

陳耀昌醫師認為,海洋台灣是全球歷史的重要部分,屏東是影響台灣最主要的縣份,排灣族是影響台灣史最重要的族群,2021年是琉球漂民遇難150週年,2024年是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墾丁不只有好山好水,更富含多層歷史意義,他期盼地方政府能結合歷史文化來推展旅遊,包括羅妺號事件現場、荷蘭公主廟、滿州港口溪、墾丁出火、枋寮淮軍遺址等,也讓民眾知道斯卡羅中人物潘文杰、朱雷、伊沙等人的事蹟、大龜文族群、牡丹/高士族群。

此次研討會另有十篇論文發表,議題創新,見解精闢,內容包含:

(1) 跨國的地方文學研究:韓國朴南用教授〈東亞地方文學的互相交流和硏究〉、馬來西亞魏月萍教授〈馬華地方文學的建構與跨界─以大山腳的文學結社為例〉;

▲韓國朴南用教授以預錄好的影片發表其論文。(圖/記者張秀絹)

(2) 屏東文學研究:台灣大學黃美娥教授屬於「萬丹」的回憶錄:劉捷與王培五以屏東為起點的生命敘事〉、中興大學林淑貞教授〈鏡象中的動物世界:陳致元寓言繪本中的敘事模式與主題意蘊〉、屏東大學嚴立模教授〈陳冠學《田園之秋》中的台語詞彙〉;

▲嚴立模教授發表〈陳冠學《田園之秋》中的台語詞彙〉。(圖/記者張秀絹)

(3) 地方文學史的建構:慈惠醫護楊政源教授〈戰後屏東兒童文學史芻議〉;

(4) 屏東書法、歌謠與電影研究:本校朱書萱教授〈承先啟後的渡海書家—陳福蔭與屏東的書法〉、黃文車教授〈瀧觀橋的呼聲:屏東台語歌謠的創作與社會關懷〉、影評人陳煒智先生〈屏東台語歌謠瀧觀橋的呼聲、電影《西施》的製片格局與產業效應〉;

▲影評人陳煒智先生發表〈屏東台語歌謠瀧觀橋的呼聲、電影《西施》的製片格局與產業效應〉。(圖/記者張秀絹)

(5) 地方創生研究:本校林思玲教授〈從屏東勝利新村故事的收集與寫作來談眷村的永續保存〉。

▲林思玲
教授發表〈從屏東勝利新村故事的收集與寫作來談眷村的永續保存〉。(圖/記者張秀絹)

上午場更有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的國寶阿嬤陳英女士等五位傳藝師,唸唱思雙枝調、四季春、滿州三景、守牛調、平埔調、楓港小調等恆春民謠,餘音不已!最後的座談會聚焦於「地方文史與在地全球化的新視域」論題,希望透過在地性與國際性的交流與對話,藉以落實地方文學、文化與歷史的關懷,也期待屏東的文學、歌謠、繪本、影像、語言、回憶錄、眷村、書法等多元議題,能從在地和世界對話,找到在地全球化的新視域。

▲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的恆春民謠表演。(圖/記者張秀絹)  

永續深耕屏東文學,是屏大中文系發展的重要特色,近年來凝聚師長團隊的力量,已陸續完成編撰《屏東文學小百科》、《屏東文學青少年讀本》、《屏東文學史》,以及錄製「屏東文學作家身影」,一步一腳印,為地方文學的傳承與推廣投注心力。又自2011年起,開始舉辦「第一屆屏東文學研討會」,透過「人文地理學」的空間思考,探討屏東文學所呈現的人文景觀特色,引起各界極大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