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中國的「印度通」 其實不通

▼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汪濤於互聯網產業結業中演講。(圖/https://mp.weixin.qq.com/s/aSTJkRpF1tD82loqFzv04g)

【李重德/專欄報導2020/6/19】 有一群友在群組中推薦一部影片,影片是一位中國大陸的國營企業「中興科技」的前主管,以「印度通」的身分,大放厥詞說要如何吃定印度人。由於該視屏明顯誤導了大家來認為印度人是「無賴與無能的民族」,因此重德特別在群組也貼文來正視聽。以下就是重德的貼文內容:

剛看完汪濤同志所做的這一個演講,有些部分我是認同的,特別是印度人的做事原則與態度,但是對於他把印度單一化、簡單化的認知,我是持保留態度的。

因為在印度的13.6億人口中,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並且法院裁定『印度沒有國語』。這說明了甚麼呢?那就是印度不想要搞單一化。

雖然印度斯坦族占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但是英語作為共同語言使用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這也說明了印度是相當服膺於文明與科技高過於自己的西方社會。

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多信仰的國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古印度。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大多數在北印度)約占印度的14.6%。

這說明了印度(至少在近代)宗教與政治是絕緣的,人們相信不會干涉政治的宗教,而宗教也拒絕服務政治。

那麼究竟是甚麼力量來凝聚了這些來自不同種族與語言的13.6億人口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重德 還沒完全搞清楚,但是隱約地感覺到印度人曾經因為古印度文明衰落中斷而備感失落,後來外族(雅利安人)又帶來影響重大的「種姓制度」,雖然後來有孔雀王朝來推動佛教與印度教,但是阿拉伯帝國入侵印度時又帶來伊斯蘭教,英國殖民時則又帶來印度的現代化,以及最終的民族自決。

這些都沉澱成為印度文化的重要元素,這一個印度文化有一個中心與特色,那就是「恆河文化」,也就是「母親河文化」,祂告誡著每一個信仰恆河的印度人說,每一個人都只是恆河裡的一粒沙子,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汙穢人間,並且要彼此相依。

由於重德沒有到過印度,所知也是間接觀察印度人而略知一二(過去公司一位職員嫁給印度人)。但是印度未來肯定是臺灣商貿的重要出路。

在 重德所著的《培菁》一書中,已經規劃將推動上萬名「臺灣揚帆青年」到印度去開設3,000家『臺灣奮青商店』,這是一個比較適合臺灣人在異鄉發展的事業,特別在有較強排外性的地區,因為世界上的人都很難長期的拒絕各種小恩小惠。

《附錄》『讓印度通告訴您中印對峙背後的驚天秘密』https://mp.weixin.qq.com/s/aSTJkRpF1tD82loqFzv04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