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糞便移植讓九旬「格格」 不再「隔隔」

【記者高婕/高雄報導】 一名九十歲老奶奶,因肺炎住院,加上身體虛弱,後來出現狂瀉,一再被隔離出不了院,而被暱稱為「格格」,後經醫師建議接受「糞便移植」治療,終於得以出院,不再被「隔隔」。

老太太因失智、關節退化等疾病,原本住在安養機構,長期臥床,前不久突發咳嗽、發燒,被送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治療,經診斷感染肺炎,住院期間病情時好時壞,後來出現反複性腹瀉,每天狂瀉超過 10次,讓照護員清不勝清,後照會胃腸內科檢查,證實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困難梭菌,導致反複性困難梭菌腸炎。

由於反複性困難梭菌腸炎屬於接觸性感染疾病,老太太被安排住進「隔離」病房,結果一住近二個月,一直出不了院,照護者稱她為「格格」、 又稱「隔隔」,後來孫女不忍奶奶日益消瘦,毅然捐出糞便,歷經 2 次的「糞便移植」,包括大腸鏡及灌腸的植入治療,使孫女健康的微生物群在奶奶腸道內成長,近兩個月後,終使奶奶成功回復正常的菌叢及大腸黏膜癒合功能,擺脫腹瀉之苦,不再當個 「隔隔」。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糞便移植」聽起來雖然有點噁心,但醫學界發現,健康人的糞便確實可以用來救命,它是一種「腸道微菌叢植入術」,只要從腸道健康狀態良好的人身上取得糞便,先用生理食鹽水混勻稀釋,再過濾雜質後,透過大腸鏡經大腸植入腸道,或經鼻胃管、胃鏡由上消化道植入腸道,只要捐贈者糞便中的好菌活下來,並在患者腸道中共生,困難腸梭菌就會被排除,病情即能痊癒。

吳登強副院長表示,糞便移植過程只需約 30 分鐘,捐贈者須接受血液檢查與糞便檢查,排除有傳染性疾病及重大疾病,現在國內捐贈者以親屬優先,如子女捐贈給父親。國外文獻報告,糞便移植對反覆性困難梭菌腸炎有高於傳統藥物的治癒效果,「呷塞也能治病」已不再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