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走出象牙塔 屏東大學攜手10個鄉鎮區 共同推動地方創生

▲。(圖/記者黃崇能)

【記者黃崇能/屏東報導】 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國立屏東大學響應政府「地方創生」計畫,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結合屏東縣在地9鄉鎮,高樹鄉、萬巒鄉、泰武鄉、潮州鎮、來義鄉、枋寮鄉、春日鄉、獅子鄉與牡丹鄉及臺中市后里區,共同於15日簽署「地方創生合作意向書」,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強調,「大學教授不再躲在象牙塔裡,而是從大學的校園走向地方」,期能透過屏東大學專業學研團隊能量注入,緊密連結民間資源與在地夥伴,全力推動當地活化,地方再生。

▲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國立屏東大學響應政府「地方創生」計畫,全力推動當地活化,地方再生。(圖/屏東大學)

出席這場簽約儀式的包括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許國華副執行長、鍾明輝前副執行長及各鄉鎮長或代表、屏東縣政府文化觀光總顧問辦公室高淳佑經理,屏東大學則有管理學院曾紀幸院長、理學院林春榮院長、人文社會學院簡光明院長及多位師長參與,十分踴躍。

▲許國華副執行長致詞表示,很感謝屏東大學以其專業學術能量吸引青年返鄉參與。(圖/屏東大學)

許國華副執行長致詞表示,很感謝屏東大學以其專業學術能量,以及對地方產業特色的了解,建置這個平台協助政府推動地方創生計畫,提高地方農漁產業及觀光休閒的升級與進步,並吸引青年返鄉參與。

▲古源光校長指出,把大學資源與老師的研發能量和地方緊密結合,共同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圖/屏東大學)

古源光校長指出,屏東大學從去年起,共網羅了3、40個教授,籌組10個工作團隊,在林曉雯副校長的帶領下,半年來與各鄉鎮公所進行密集討論,把大學資源與老師的研發能量和地方緊密結合,共同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全校約有350位老師,未來也希望能陸續加入地方創生的工作團隊中,讓大學真正落實在地的社會責任。

▲古校長說,藉由大學與地方的緊密結合,帶動地方產業永續發展。(圖/屏東大學)

古校長說,過去他擔任屏東縣副縣長,深知很多鄉鎮長縱使有好的理想和政策,但經常遇到人才智庫不足的問題,在政策執行上無法做到毫無保留的施展,大學剛好能補足這部分,藉由大學與地方的緊密結合,帶動地方產業永續發展,也希望各鄉鎮到屏大就讀的子弟,未來在屏大老師指導下,更深入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甚至畢業後能留在家鄉協助執行,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生力軍。

▲屏東大學結合10鄉鎮區共同推動人親、水親、土親共同成為安居樂業社會的推手。(圖/屏東大學)

屏東大學針對10個鄉鎮區的地方創生計畫提供以下的規劃:

高樹鄉:打造成為「幸福源(元)氣村」,發展農業六級化、宜居安養鄉鎮及智慧城鄉等。

泰武鄉:替咖啡產業加值,進行人才培訓、智農導入及生態體驗。

萬巒鄉:推動五溝旅宿、青果農創、蘭花藝創及浪漫可可。

潮州鎮:塑造戲劇觀光品牌、發展休閒農業、應運潮州機廠設置,發展金屬製品加工等行業創造工作機會。

來義鄉:以充沛與潔淨水源成為投資事業,並將事業盈餘作為維持長照體系發展基礎,同時引入對原民文化有興趣之外籍或本國人士加入長照事業。

枋寮鄉:打造服務導向「七星級枋寮驛站」,結合枋寮海山景致、漁港風情,從魚塭到餐桌、社區真實體驗和古道登山訪幽,讓枋寮創生,凝聚新活力。

春日鄉:增加農特產品價值、協助農業人才培訓,提供遊程規劃,推廣文化景觀及提升休閒服務品質。

獅子鄉:邀請企業共同投入建置傳統音樂及服飾文創基地,成為全國原住民服飾產業的生產基地與創作園地,並南向連接國際南島藝術產業。

牡丹鄉:落實推動「生態、生產、生活」三合一觀光產業、提升農特產品價值及導入創新科技,以完善生活照護,打造宜居環境。

台中后里區:延續花博盛況,打造花卉展售中心,設立大型冷藏(凍)廠調節當季過量蔬果。在貓仔坑休閒農業區內將成立畜產觀光休閒農場,發展農村社區產業化與農業六級化。

屏東大學結合10鄉鎮區共同推動人親、水親、土親、產業親的四等親結構,導入科技應用,共同凝聚當地人心持續推動地方創生,以創新方式推動永續發展,共同成為安居樂業社會的推手。

▲屏東大學以創新方式推動永續發展,共同成為安居樂業社會的推手。(圖/屏東大學)